土地出让金审计能否掀起房价下降风暴?

  土地出让金审计能否掀起房价下降风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对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意味着新一届政府将反腐之手深入到了房地产核心领域,这是继地方债务审计之后,掀起的另一场审计风暴,不排除房地产市场将有大地震发生。

土地出让金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也是偿还地方债务的主要手段。地方政府在土地一级市场上的垄断,权力寻租现象猖獗。

作为地方“钱袋子”来源,纪委对这个领域,历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旧有的“低价征地,高价卖地”模式搞得民众怨声载道,流血冲突时有发生。

作为弱势群体的“被征地一方”,一直以来申诉无门。政府与民众对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不均,这是长期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近年来,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屡创新高,占地方财政收入近一半。土地一级市场的火热是高房价的源头,也就是说地方政府是造成高房价的“罪魁祸首”。

而在征地补偿上,还沿袭着上个世纪的标准。三五万每亩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征地,转手10倍价格卖给开发商。在征地环节,地方政府可谓坐享暴利。这种低支出,高回报的土地出让政策,在披着合法的外衣下,成为腐败分子们大肆敛财的工具,肆无忌惮地蚕食着人民的利益。笔者相信,如果高层真正要查,一定会有不少“大鱼”将浮出水面,我们拭目以待。

土地出让金审计能否降房价?相信这是很多民众关心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仅靠对土地出让金的审计难以达到降房价的目的。对土地出让金的审计,只是为了摸清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诸如不合法的强拆和违规占用耕地等问题。

同时,可能会对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惩处,从而起到震慑作用。目的只是规范土地出让环节,并非改变土地出让政策。因此,降房价的效果有限。

事实上,仅靠对土地出让金的审计,让地方政府戒掉土地财政鸦片也不现实。如今越发膨胀的地方债务数据,已经只能靠变卖土地来偿还。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的资产是不可能变卖来偿债的;借新债还旧债也只是权宜之举,绝非长久之计;唯有土地才是最有价值的资产。

因此,土地财政延续将是大概率事件,地方政府依旧有维持土地一级市场的繁荣的强烈动机。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同价同权,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但是,据笔者对两会的观察,“同地同权”的呼声并不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需要修改现有的法律,而在中国要修改法律,要么是闭门修法,要么是进展缓慢。中国缺乏强有力的立法者,笔者只能这么说了。

房价问题是众多因素交织的结果,虽然,我们不指望政府调控能降房价。但是新一届政府明确表态要对土地出让金进行审计,也强调反腐不是“一阵风”,其决心有目共睹。既便是不能降房价,打掉几个地产领域的“硕鼠”,也是大快人心的

(作者安以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