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不可能永远只涨不跌
《伟大的博弈》这本书第一章谈到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眼中的“人性堕落的大阴沟”纽约之所以会成为今天的世界金融中心,荷兰人的商业精神和投机精神是其重要的成长基因。而所谓荷兰人的投机精神,就是发生在17世纪的、迄今为止在世界金融投机史上仍无出其右的“郁金香事件”。
其实,没有人会相信有永远只涨不跌的商品,只是谁都相信自己不会成为那个“最后的傻瓜”。在全民的投机浪潮中,其实谁都很难保持清醒,而且也的确有很多人在这样的投机浪潮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轨迹。就像当年荷兰发生的郁金香事件,脚夫不拉车,鱼贩不卖鱼,很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倾家荡产买上几个郁金香球茎,都相信一定会有下一个人以双倍的价格买下自己手中的球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肯定相信有贩夫走卒从此改变了自己贫苦的命运。至于崩盘前最后接下那个郁金香球茎的“傻瓜”,自然也只能自己“饮泣吞声”。
其实,这样的事情离我们并不遥远。在2007年,上一轮大牛市接近尾声的时候,媒体上整天都有“专家”在鼓吹中国的股市会到一万点。从全球经济环境,到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再到企业的微观经营情况,分析得头头是道。
那个时候,即使对不谙股票甚至对股票很反感的人,都往往因为禁不住诱惑而参与到股市中去。用一句当时很流行的话说:“不炒股票,你都不好意思和朋友聚会。”因为在任何聚会的现场,每个人讨论的都是股票。而你也会听到各种激动人心的财富故事。那时炒股票的人虽然可能不能想象荷兰“郁金香事件”中的全民狂热,但一定能领略到在中国股市贩夫走卒参与投资的热情。其中自然也不乏倾家荡产博一把的投机者。
2007年的好日子当然已是昨日烟云,恐怕不少人至今还活在当时买入股票的阴影之中。而且,在股票市场上打滚,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据前瞻网记者了解,2001年6月上证指数创下2245点新高之后就进入长达5年的漫长下跌。2007年10月上证指数再次创下6124点高点后反复盘旋下跌,到现在已经跌了将近6个年头。
相比较于股市,中国楼市似乎已经成了不败的神话。若论回报,从2001年到现在,房价翻番的倍数少说也有七八倍,加之楼市的杠杆作用,回报率则恐怕在十五,乃至二十倍之上。尽管一直鼓吹房价上涨的任志强并不受欢迎,甚至在几次公共演讲活动中受到不满其房价上涨言论的听众的攻击,但几年下来,现在已经没有人再怀疑任志强的远见。
连续十年的牛市行情,中国楼市很轻松地帮助一些人实现了“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承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只要拥有两套房子,基本上就是“千万富翁”。而“百万富翁”,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也都占有极高的比例。至于是否因为“财产性收入增加”而使得民众生活品质一定得到了改善,却也未必。住着价值百万的房子,领着中低收入工资过苦日子的大有人在,房子的价值并没有在交易中实现而改善生活,只能沉浸于自己这个还在漏着水的筒子楼居然也价值百万元的满足中。至于贷款买房的又有多少人守着价值数百万元房子就着咸菜啃馒头,每月为高昂的房贷在苦熬着。
如果说2007年见面,大家讨论的是“你有没有炒股票”或“你买了什么股票”,那么现在大家见面更多的是讨论“你买了几套房”。房子已经不是财产隐私,而是和股票一样,可以用来讨论的投资品。“你有几套房”也因此成为判断财富数量的一个重要标尺。
正如2007年的炒股热潮把很多并不熟悉股票的人拖入股票最终无奈地独自吞尝苦果一样,现在大家见面就聊“你有几套房”也一定会让一些本来不具备这样能力的人因为虚荣或因为担心房价继续上涨,不计后果地举债买房。但是否还能永远延续过去的神话则真难说了,毕竟现在的房价之高,一旦其小幅下跌足以让买房者承受巨大的损失。
没有永远只涨不跌的商品,但中国的楼市什么时候会回调还真不好说。毕竟高首付、高利率并没有抑制住楼市高成交和高涨幅,何况银行里面还有40多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呢。
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在问“你有几套房”的时候,作为居住功能的房子真的还能维持这样的价格长盛不衰吗?简直不可思议。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