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咨询机构的专业功夫:科学规划拟上市企业募投项目
(文•肖青)伴随创业板和中小板而发展起来的IPO咨询机构,正作为第四类IPO中介开始频繁出现在IPO产业链经济体系中。经过这几年的市场沉淀及发展,他们在IPO产业链中的角色也慢慢清晰和明确:为了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诉求,他们的服务内容也从单一的上市前细分市场研究、上市前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转升为服务于拟上市公司的融资上市一体化服务提供商。
拟IPO企业募集资金运用的重中之重是募投项目规划,而如何结合企业自身优势规划出合理、科学的募投项目,从多方面、多层次考验着IPO咨询机构的专业实力。
本文是深圳市前瞻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基于300余家企业的IPO咨询辅导经验,对IPO咨询机构在企业IPO上市过程中发挥的角色价值进行的总结与分享,希望能为拟上市企业的IPO筹备工作,以及如何辨别和甄选合适的IPO咨询辅导机构,提供有效参考。
IPO咨询机构在企业募资运用中的角色及价值
1、战略规划者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公司资金短缺问题,并用IPO募集来的资金,投资于能为公司带来更高收益的项目,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因此,募集资金的运用方向,应该与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而能否合理使用和安排IPO募集来的资金,也势必会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断标准。
同时,结合募集资金运用在企业IPO审核过程中的重要性,可以肯定的是,合理而科学的募投项目分别通过企业IPO和支撑企业战略发展的双重途径,间接或直接地推动着企业的发展。显然,不合理的募投项目,不仅会成为企业IPO申报的绊脚石,更会在企业前进的道路上成为不折不扣的绊脚石。
在拟IPO企业的募资运用过程中,IPO咨询机构基于对企业所处细分产业的深度研究,能准确把握企业在细分市场中的地位及发展机遇,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根据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协助拟IPO企业和券商,参与制定合理的募投项目,科学规划募集资金的运用,从而让IPO募集资金有效地促进企业的飞速发展。
2、项目可行性分析师
企业IPO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业绩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上市审批机构判断企业是否可以上市的重要依据。所以,能否全面系统地论证募投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可行性、必要性、风险性等,并说服发审委及投资者,一份专业的上市前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极其关键。
一般而言,专业的IPO咨询机构所提供的上市前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上包括政策可行性(主要根据有关的产业政策,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市场可行性(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预测的结果,确定项目的市场定位)、技术可行性(主要从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经济可行性。通过系统的分析判断,得出可行性结论,呈现给投资者和预审员。
在这个过程中,IPO咨询机构扮演着募投项目分析师的角色,帮助拟IPO企业完成项目的系统性分析,结合证监会的发审规则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筛选、甄别出对公司最有价值的募投项目,以降低IPO被否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决策的战略性失误。
3、财务分析师
募投项目是投资者和发审委判断企业未来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那么,募投项目的市场前景、技术含量、财务数据等综合指标是否足够吸引人,将直接决定募投项目的优劣,甚至企业IPO的成败。
而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内容就是经济可行性。也就是说,IPO咨询机构需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设计合理的财务方案,一方面满足理财要求,进行资本预算,评价募投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满足融资主体要求,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要知道,所谓“募投项目发展前景”,最为关键的是项目盈利前景,而盈利前景的直观呈现就是盈利预期及相应财务指标。
因此,专业的IPO咨询机构进行上市前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时,财务分析工作是重中之重。也许,就财务专业而言,IPO咨询机构中的募投财务分析师未必是最优秀的财务人才,但就募投可行性专项研究而言,他们必定是最合适的财务人才。要知道,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具有预测性及前瞻性。对市场环境的全面认知、对企业核心优势的精准把握、丰富的募投项目实战经验,缺一不可。而这些,却是普通财务、会计、审计专业出身的专业人才所严重匮乏的,也是传统的研究院、设计院和工程咨询公司所不具备的。
发挥前瞻优势 将专业进行到底
1、细分市场研究优势
作为最早涉足IPO咨询领域的专业机构之一,前瞻(主要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上市前细分市场研究和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拥有14年的细分产业研究基础,而该基础恰恰是IPO咨询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石。
无论是传统的上市前细分市场研究和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业务,还是如今创新后的融资上市一体化咨询服务,IPO咨询机构的发展,都需要站来一个产业研究的中立角度,理性把脉产业发展,才能准确把握细分市场投资价值,挖掘行业投资亮点,提炼企业竞争优势,从而更好地满足于企业的融资和上市需求。而这一切工作的前提,就是拥有强大的细分产业数据库及监测系统。
显然,14年的细分产业研究经验,上千个细分市场研究经验,奠定了前瞻在IPO咨询领域持续腾飞的基础。
2、IPO咨询的专业优势
一般非专业从事IPO相关服务的机构对IPO过程及证监会的要求不甚了解或缺乏足够经验,无法提供最佳的募投项目选择及资金投入比例的专业建议,无法将企业战略发展需求和上市审批相结合,造成上市成功的不确定性及上市成功后资金投入非战略项目的浪费。
而且,他们制作的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仅提供给当地发改委备案,券商只能使用其中很少的内容,并不是针对上市要求进行规划设计,由此造成了券商需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完善和加工,影响上市进度,耽误宝贵的时间并形成了不必要的机会成本。
而前瞻作为专业的IPO咨询服务机构,撰写的募投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直接指向证监会和券商内核部的可研报告,对于券商来说,此报告已经相当于完成了95%的工作。同时,作为专业的IPO咨询服务团队,对证监会发审规则把握精准,能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基于对细分行业的深刻了解,募投项目设计更加合理,更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3、300余个项目的经验优势
和中小型企业共同成长起来的前瞻,截止2012年12月,前瞻累计为300多家企业提供过细分市场研究和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等IPO辅导工作,其中已上市企业逾150家,进入申报程序的企业逾50家。
就上市前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单项工作内容而言,前瞻根据上市审批机构审核思路和企业自身特点为准上市企业筛选和设计募投项目;论证募投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可行性及必要性;为募投项目的审批、核准或备案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协助拟上市企业将募投项目在发改委进行备案;协助券商撰写招股说明书中“募集资金运用”章节的内容;协助券商做好证监会要求的关于“募集资金运用”章节的工作底稿;协助拟上市企业把握募投项目实施时机并及时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向上市审批机构描述拟上市企业募投项目前景、盈利预期及相应财务指标;向上市审批机构描述募投项目的风险及应对或控制措施。
丰富的项目经验,标准化的制作流程,更是大幅提高了前瞻作为第四类IPO中介机构与其他三类中介机构的工作粘着性。由于前瞻撰写的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能多方位满足企业备案和券商工作需求,所以很多券商与前瞻初次合作后基本都会在后续项目上将前瞻推荐给企业选用,部分券商甚至还把前瞻列为IPO咨询机构的首选合作伙伴。
截至目前,包括招商、国信、广发、中金、兴业、中信建投、宏源、平安、红塔、光大、海通等证券公司;金杜、国浩、信达、竞天公诚、中银、君泽君、君言等律师事务所;信永中和、亚太、大信、立信、中瑞岳华、利安达、中审国际、国富浩华、天职国际等会计师事务所等在内的全国知名IPO中介机构,均与前瞻IPO咨询团队有过紧密而愉快的合作。
IPO募投设计两大基本面
严谨、科学的募投项目是企业成功上市的基础保障。IPO咨询机构前瞻投顾(主要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上市前细分市场研究和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认为,聘请专业的IPO咨询机构进行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十分有必要,在保证IPO申报成功率之余,更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战略思路。那么,如何才能做好IPO募投项目的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根据多年的IPO咨询经验,前瞻投顾为拟上市企业提供如下两个基本面参考。
1、宏观匹配
符合行业发展趋势:IPO募投项目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而一个公司的发展潜力如何,跟企业所处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存在直接关联。如果募投项目有悖于行业发展趋势,那势必不能在未来给公司创造盈利前景。
而一个系统的细分市场研究工作,则是判断募投项目是否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因为只有对行业发展情况有过深度调研分析,才能得出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以及可能产生的重大不利风险因素。而事实上,大多数拟IPO企业,都会将上市前细分市场研究和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两项重要工作,打包交给专业的IPO咨询机构来完成,这样既保证了前后数据的一致性,也提高了IPO申报的工作效率。
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具体包括符合国家基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等。设计募投项目之前,企业需要全面了解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技术、所在行业的发展导向、以及国家明确限制或禁止的领域、产品或技术工艺,以防犯下投资项目选择的方向性失误。
符合发审规则:包括募集资金应当围绕主营业务进行投资,不宜投资于全新产品,不宜一步投资到位,要循序渐进,不可以大量用来补充流动资金等。证监会将依据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结果做出判断,来决定公司是否能成功过会。所以,精准把握证监会的发审规则十分重要。
2、微观匹配
符合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募投项目是企业利用IPO募集的资金,投资到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项目,如果募投项目与企业发展目标不匹配,首先,它不会得到预审员的认可,IPO融资大计可能以失败告终。其次,即使通过了发审会,也势必会在日后成为企业发展的极大隐患。再次,终将遭到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唾弃。
符合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募集资金投资规模应与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管理水平相适应。募投项目若超出了企业中长期的内控、经营策略能力,是不行的。尤其是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包括现金流的承受能力、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能否支撑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非常重要。其次,企业管理要素也不容忽视,包括高管的管理水平,对市场敏锐度和前瞻性等。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