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CEO黄仁勋:为中国市场开发特供芯片,合规就开卖【附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研选快讯

人工智能芯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地时间11月29日,英伟达CEO黄仁勋重申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他在美国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中国仍然是最大的芯片市场,公司正在为中国市场开发特供芯片,这些芯片不会违反美国的出口管制规定。他表示:“我们必须开发出符合出口管制规定的新芯片,一旦符合规定,我们就会回到中国。”

此外,在被问及英伟达是否应该继续与中国开展业务时,黄仁勋表示,国家安全和国家竞争力当然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我们是一家为商业而生的公司,我们会尽力与所有人开展业务”。

据路透社此前报道,专供中国市场的人工智能芯片H20将被延迟发售。该款芯片是英伟达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和美国新法规开发的三款芯片中,功能最强大的一款。消息人士称,由于服务器制造商在集成芯片方面遇到了问题,H20现在被推迟到明年第一季度上市,并且可能会是2月或3月。除了H20,英伟达还计划推出另外两款符合美国新出口规定的芯片——L20和L2。消息人士称,L20不会推迟,将按照原定计划推出,L2的情况则无可奉告。

中国作为最大芯片市场,拥有庞大的消费者群体和快速发展的科技产业,成为全球芯片行业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市场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全球芯片制造商的投资和扩张。同时,中国也在加大对芯片领域的科研投入,推动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然而,中国也面临着芯片领域的技术依赖和供应链安全等挑战。因此,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本土芯片产业的发展,并加强国际合作,以缩小技术差距,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起步晚发展快

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起步晚,发展快,主要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产学研结合的模式,2016年人工智能Alpha Go打败围棋大师李世石,支撑人工智能算力的AI芯片备受关注,中国本土涌现许多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其中就包括中科寒武纪;2017年人工智能推理芯片助力推出世界首款搭载寒武纪高性能机器学习处理器芯片的推理服务器;2018年中国AI芯片占据全球25.9%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越美国;到2022年,中国AI芯片在性能、处理速度、利用率上实现单点突破。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芯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所取得成就仅是在部分领域,整个行业还处于生命周期的萌芽期,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努力。

图表3: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人工智能芯片渗透多个行业

人工智能芯片包含计算机科学领域和半导体芯片领域;计算机科学领域是指高效率的智能算法,即软件;半导体芯片领域是指将算法有效地在硅片上实现,最终变成能和配套配套软件结合的实体产品。当前,人工智能芯片根据其技术架构可以分为CPU、GPU、FPGA、ASIC、类脑芯片;按照其在网络中的位置可以分为云端AI芯片、边缘AI芯片、终端AI芯片;根据其在实践中的目标可以分为训练芯片和推理芯片。

人工智能芯片凭借强大的算法承载力和超高的处理速度,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比如智能人脸识别或智能语音识别,处理超高数据库的服务器大数据分析,随时处理变化的交通信息及各类传感器信息的自动驾驶领域,以及机器人的智能化等。

图表2:人工智能芯片应用场景

——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逐年上涨

人工智能芯片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自动驾驶领域的飞速发展,市场需求逐年扩大,根据赛迪披露的数据,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达到310.6亿元;前瞻初步预测,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465.9亿元。

图表5:2018-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情况及预测(单位:亿元)

在AI大模型浪潮的带动下,人工智能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显著提升。IDC预计,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出货量将达到133.5万片,同比增长22.5%。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芯片(AI芯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