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二五”广播影视发展规划
为推动全省广播影视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向广播影视强省迈进,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江苏广播影视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
(一)“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省广播影视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广播影视节目与产品,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一是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始终坚持以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坚持“三贴近”, 圆满完成“十七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各项重大宣传任务。二是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确保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点时段的安全播出,安全播出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三是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大力实施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广播影视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综合传输覆盖能力显著提高。四是广播影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完成省以下广电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全省电影行政管理职能调整划转。有线网络初步完成一省一网的整合,组建了省广电网络公司。广电系统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稳步增长,节目制作经营活动日益活跃,节目作品生产创作、播出、放映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五是广播影视数字化取得突破。各省辖市在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同时,加快网络双向化改造步伐。高清电视取得实质性进展,江苏卫视实现高标清同播。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发展迅速。六是广播影视产业不断壮大。电影、电视剧、动画创作生产繁荣发展,产业规模实现翻番,排名稳居全国前列。已初步形成广告、影视制作、有线电视网络、电视购物等多业态、多领域、多门类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七是广播影视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紧紧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任务,加快广播影视走出去步伐,江苏国际频道和金陵之声覆盖能力增强,一批影视内容产品获得国际奖项。八是广播影视管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广告播出和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等视听新媒体管理逐步规范。九是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截止2010年底,全省共有电台、电视台各10座,广播电视台67座,公共广播、电视节目分别为115套和113套,付费电视节目3套。广播、电视年播出能力分别达77万小时和81万小时以上,年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分别达56万小时和22万小时以上。 全省共有中波发射转播台21座,调频发射转播台93座,电视发射转播台96座。全省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45.76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有线电视用户数1885.88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1007.81万户,付费数字电视用户数230.72万户,互动电视用户数77.7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数、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均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9.99%,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88%,均位居全国省级第一。2010年,全省广播电视总收入174.3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电影票房收入7.4亿元,跃居全国第四。全省广播电视资产总额471.64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4.87万,位居全国第二。全省广播影视“十一五”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十二五”期间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表1:江苏省“十一五”广播影视发展主要成绩
(二)“十二五”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时期,也是全省广播影视繁荣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省广播影视业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二是江苏经济基础雄厚,文化资源丰富,科技教育发达,市场潜力巨大,为我省广播影视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三是三网融合大力推进,“智慧城市”、“无线城市”等加快建设,为我省广播影视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四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和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为我省广播影视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五是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为我省广播影视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任务依然艰巨。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将使广播影视面临着相关行业的激烈竞争。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对广播影视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我省广播影视自身发展看,还存在精品力作不够多、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体系有待完善、人才队伍急需加强等问题。必须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推动全省广播影视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始终着眼于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大力繁荣创作生产,确保安全播出,坚持统筹发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内容生产、安全保障、公共服务、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国际传播和依法行政等八项能力,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发挥广播影视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为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更好地服务全省科学发展大局。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省广播影视基本建成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国领先、相对完备的科学管理体系。广播影视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能力显著提升,影响力、竞争力显著增强,科学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广播影视主要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努力实现由广播影视大省向广播影视强省的跨越。
到2015年,全省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力争达到2280万,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实现县城数字影院全覆盖。力争实现广播影视收入翻一番,总额超过400亿元,排名位居全国前列。力争城市影院票房翻两番,总额达到30亿元,全国排名争取进入前三位。实现3个以上广播影视企业上市融资。力争每年1部以上电影进入国内电影票房前列,1部以上电视剧在全国形成重大影响。原创影视动画数量、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纪录片创作生产争取进入全国前列。
表2:江苏省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主要指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广播影视媒体建设,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切实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努力形成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
1、做强做大主流媒体。加强广播电视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省台和市级台的舆论宣传主导作用。扩大省台和市台重要频率频道的覆盖,强化主流媒体的龙头地位。坚持导向立台、新闻立台,进一步改进新闻报道,加强重点广播电视媒体采编播能力建设,提高新闻采访的快速报道能力。改进和加强重大主题报道,发挥舆论引导中的主力军作用。完善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准确、真实、快速、客观。
2、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着力做好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宣传。加强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重点加强和完善重大主题宣传、典型报道、舆论监督及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大力推进宣传内容形式、方式方法和手段创新,增强广播影视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两个率先”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3、加强广播影视新媒体建设。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等新兴媒体业务,进一步促进IPTV、手机电视、网络电视、互联网电视的规范发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新媒体快速反应机制,抢占舆论宣传制高点,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鼓励支持省、市广播电视台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加强网络广播电视宣传,丰富传播内容,延伸传播领域,积极占领舆论宣传阵地。
(二)实施广播影视精品工程和品牌战略,增强创作生产能力。
坚持走正道、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稳定数量,提高质量,重点推出一批优秀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广播剧和文艺作品,推出一批弘扬主旋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重大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
积极改进和加强广播影视经济、文艺、社教类节目制作,促进专题、专栏、综艺等节目制作,不断丰富节目形态,提高节目质量。鼓励优秀影视节目创作。培育品牌节目和栏目,着力建设名牌频率频道,提高专业化频率频道的收听、收视率,打造一批知名品牌节目以及有影响力的品牌制作机构。
加强对农村题材广播影视作品的扶持力度,加大各级广播电视台对农村和农业报道的份量,增加农村节目、栏目及播出时间,提高对农节目的实用性、贴近性和可视(听)性。
(三)完善广播影视安全播出及监管体系,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1、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体系。适应广播电视新技术、新媒体、新业务的发展,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人员保障,确保安全播出万无一失。
2、完成三网融合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管平台建设。根据三网融合的总体要求,完善监测监管手段,提高监测监管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将IPTV、手机电视等新业务纳入安全播出管理范围,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可管可控。
3、加快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建立省级应急广播信息制作播发平台和调度控制平台,采用中短波和调频广播、有线数字电视等多种手段进行应急广播覆盖。
4、建立并完善农村数字电影服务监管平台,实现对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和城镇数字影院的有效监管。
(四)加快广播影视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以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传输方式为手段,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优质通、长期通,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1、提升村村通工程建设水平。继续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同时完成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2、抓紧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建设。按期完成江苏省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应用示范网络项目,适时开展市级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建设,不断完善全省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
3、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按照从流动放映到固定放映、露天放映到室内放映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
4、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加快由推进工程建设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变,探索建立以业务或项目为纽带,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
(五)加快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增强现代传播能力。
1、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继续加快我省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整体转换、双向化改造及网络整合。到2015年,全省有线网络基本实现数字化、双向化,逐步关闭模拟频道。实现由小网到大网、模拟到数字、单向到双向、看电视到用电视转变。
2、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加快我省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覆盖网络建设和优化,进一步扩大覆盖区域,提高覆盖效果。完成全省县域覆盖工程及城市补点工程建设,实现全省县级(含)以上城市的信号覆盖。到2015年,全省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用户达到500万户。
3、率先发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依托下一代广电网物联网研究中心,积极参与相关核心技术研究、业务开发及设备产业化,以无锡“智能家居”、南京“无线城市”、常州“智慧社区”等项目为突破口,在江苏率先发展下一代广电网。到2015年,在全省有条件的城市建设中国下一代广电网示范工程。
4、开展地面数字声音广播研究。积极参与我国地面数字声音广播的关键技术研究、器件设备研发、标准体系制定、产品服务创新和服务集成平台搭建,鼓励我省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开展试点与示范。到2015年,在全省各地级市播出地面数字声音广播。
5、大力推进电影数字化。加快推进电影数字化进程,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存储、监管等环节的广泛应用,推进电影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电影发展的支撑作用,普及电影数字化放映。
(六)提升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突出龙头引领,突出产业集聚,突出项目带动,培育新兴业态,构建市场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增强竞争能力。
1、培育壮大骨干广播影视企业。支持省广电集团加强资源整合和跨媒体合作,逐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综合性传媒集团,争取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好享购物有限公司尽快上市。加快有线网络全面整合和数字化整体转换,争取江苏广电网络公司尽快上市,成为全国领先的广电网络综合运营商。抓紧组建江苏电影集团。
2、引导广播影视产业集聚。引导生产要素和相关企业按照产业组织优化原则和市场化方式集聚,建设一批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加快影视动画企业向沿沪宁线集聚,影视内容生产企业向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江苏(国家)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影视基地集聚。
3、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实施一批广播影视产业重大项目,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继续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城镇数字影院等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推动作用的广播影视产业项目,重点扶持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
4、建设现代广播影视市场体系。加快发展各类广播影视产品和要素市场,打造交易平台,完善中介服务,建立健全广播影视信息传播渠道和产品流通网络。推进江苏有线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跨地区经营。推进幸福蓝海电影院线、东方电影院线的整合,打造全国领先的电影院线。到2015年,幸福蓝海电影院线票房总收入力争达到20亿元。
5、发展新兴广播影视业态。积极采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推动广播影视产业升级。加快高清电视、3D电视、电视购物等新业态开发。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大力推广云媒体电视,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参与物联网产业发展。
6、发挥民间资本的重要推动作用。积极落实国家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领域,投资电影制片、发行、放映领域,投资建设、改造电影院,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参与有线电视分配网建设和有关业务,促进广播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七)加快广播影视走出去,增强国际影响力。
继续扩大江苏国际频道和金陵之声的海外覆盖,构建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积极组织参加戛纳国际电影节、昂西国际动画节和东京国际动漫节等著名影视节展,努力办好俄罗斯电影周、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苏州影视动漫创意投资大会等节展,争取中美数字电影技术节落户无锡,积极搭建文化产品交流贸易和项目合作平台,集中展示我省优秀广播影视产品和成果,大力推动江苏广播影视企业、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八)加快人才战略升级,增强发展支撑能力。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以加强广播影视资格准入为抓手,以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人才队伍,重点培养一批新闻宣传、文艺创作、经营管理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领军人才,吸纳培养造就一批既懂经营和管理,又懂宣传和技术,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健全名主持、名播音、名记者、名编辑的培养、引进、激励和退出机制。积极参与全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程,适应全省广播影视转型升级的需要,为全省广播影视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四、重点工程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
1、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在全省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有线电视的入户水平,扩大有线电视在农村地区的覆盖,提高农村群众的收视质量和水平。到2015年,全省有线电视入户率力争达到95%,有线电视总用户达到2280万户。
2、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完成全省地面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广播电视应急体系建设。到2013年,建成全省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到2015年,各地级市建成地级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县(市、区)基本实现县级电视节目地面数字电视覆盖。
3、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按照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影财政保障机制,加强农村题材影片创作,加快推进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积极推进固定放映点建设,确保实现一个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
4、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继续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整体转换。到2012年,基本实现县城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到2015年,实现全省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和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5、高清电视普及推广工程。在实施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同时,充分利用高清互动电视纳入到我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机遇,全面实施高清电视普及工程,大力推广普及高清互动电视。到2015年,力争全省高清(互动)电视用户超过800万户,促进产业升级,拉动文化消费需求。
6、直播星覆盖工程。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总体部署,以省广电网络公司为实施主体,在全省有线电视难以通达地区,推进直播星覆盖,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收视权益。
(二)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
1、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融入全球电影产业链,吸引国际国内影视传媒企业总部、著名影视导演工作室、影视明星工作室入驻,建成以国际影片拍摄制作、数字电影服务出口、展示交流、人才实训、电影娱乐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影视产业基地。
2、江苏(国家)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建设影视主题乐园、影视文化公司集聚区、影视拍摄外景区,形成以近现代景观为特色的影视制作国家级基地、国际影视文化创意企业总部基地、5A级影视文化休闲旅游基地。
3、沿沪宁线影视动画基地。大力提升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昆山、张家港等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坚持政府扶持、基地运作、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和行业联动,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发展环境,发挥比较优势,形成错位发展态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江苏动画的品质、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
4、甘泉影视服务外包基地。按照管理先进、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总体要求,以影视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为核心竞争力,加快建成与国际接轨的一流影视制作服务中心,实现从影视前期筹备到成片拷贝的项目全过程“一站式”服务,积极开拓影视培训、会展、演艺、休闲旅游等相关业务。
(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将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制定扎实有效的扶持政策,推动城镇数字影院建设,鼓励各类资本建设商业影院和社区影院,加快中小城镇电影院新建改建步伐。到2012年,实现县城数字影院全覆盖。“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重点中心镇现代化数字影院建设。
2、乡镇广电站建设。针对乡镇广电站建设相对比较薄弱,与事业发展不能完全适应的现状,大力推进乡镇广电站规范化建设。到2015年,基本完成全省乡镇广电站建设达标的任务,夯实农村广播电视发展基础。
3、广播影视中心建设。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按期优质完成三网融合枢纽中心、江苏广电城二期、苏州、常州、无锡、连云港、徐州等广电城建设,完成省中波台和南京、淮安、盐城、徐州、常州等中波发射台的搬迁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对外整体形象。
表3:“十二五”全省广电重点工程项目一览表
(四)监管平台建设工程
1、三网融合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管平台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逐步完善”的总体要求,分两期建设三网融合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管平台建设,最终实现全省域、全媒体、全过程的监测监管。
2、农村电影放映监管平台建设。整合全省农村电影放映市场,利用GPS、GPRS和放映信息回传技术,加快建设省级农村电影放映监管平台,加强对农村电影放映情况的监督,确保电影放映数据真实有效,实现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情况的全面、有效监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各级政府把广播影视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强力推进。各级广播影视部门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对接交流,加强与宣传、发改、财政、税务、金融等单位的统筹协调,加强内部宣传、影视、科技等部门的资源整合,科学制定符合地方实际、凸显区域特色的发展规划。涉及广播影视改革、发展方面的重大事项,要按规定程序报批,以便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广播影视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增强统计数据的全面性、科学性。
(二)加大政策扶持。贯彻落实好现有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继续出台新的扶持政策。继续争取财政加大对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努力争取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关系广播影视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重点项目的扶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广播影视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深化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区别广播影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分别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和“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实施改革,促进事业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系统内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按照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努力推进广播影视事业单位改革。
(四)坚持依法管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规划、指导、监管、服务职能,提升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能力。完善广播影视节目收听收看监管机制,进一步深入开展抵制低俗之风行动。加强播出机构、制作经营机构、广告播出、卫星电视、新媒体新业务的管理。完善视听新媒体系统安全监管制度,加强视听新媒体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实行政务公开,简化审批环节,推进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改进管理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行业自律等手段进行管理,促进广播影视健康有序发展。
(五)强化法制保障。加强广播影视法制建设和监督,开展地方立法调研,争取出台《江苏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深化广播影视普法工作,做好“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营造依法办事、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氛围。加强广播影视知识产权工作,提高广播影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广播影视繁荣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全省广播影视法制基础理论创新研究,为广播影视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