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3.构建四大类型主题旅游功能区

呼和浩特北部草原观光体验功能区:依托“离首都最近最美的草原都市”这一呼和浩特旅游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草原观光旅游产品,打造“京津夏都”形象,建设“中国北方最凉爽的草原旅游目的地”,同时积极推进与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的旅游区域合作,加大对格根塔拉草原、希拉穆仁草原、辉腾锡勒草原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使呼和浩特周边三大草原成为来呼游客普遍满意的草原观光体验旅游区。

大青山休闲度假旅游功能区:充分利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文化深厚的底蕴,依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的,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意见精神,努力把大青山生态公园、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乌素图生态旅游景区、太伟高尔夫度假村建设成为呼和浩特重要的高端休闲旅游度假区,同时带动白石生态旅游区,哈达门高原牧场、小井沟、圣水梁等大众休闲旅游景区的发展。

城市历史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旅游功能区:继续提升象征民族团结的国家AAAA级景区昭君博物院的文化内涵,开发包含大召区块、大盛魁文化产业园为一体的明清城市历史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建设高品位、高科技含量、展示民族风情独特魅力的高档次旅游演艺中心;进一步加强工业旅游的开发和建设,以盛乐工业园区为基础,以伊利工业园、蒙牛工业园建设为核心,充分体现“乳都”特色,使之成为展示呼和浩特现代工业文明发展水平的旅游窗口。

黄河民俗风情和沙漠娱乐旅游功能区:黄河流经呼和浩特境内170多公里,河水由西而来,折南入晋陕峡谷,西为库布齐沙漠,开发托克托县黄河风情旅游区、清水河县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借助国家水利枢纽万家寨水库的影响力,开发峡谷风光、沙漠娱乐、休闲度假、农家乐采摘等特色旅游产品,展示浓郁的蒙晋黄河民俗风情,使之成为呼和浩特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和重要经济增长点。

4.努力推进四条黄金旅游线路的建设运营

草原观光旅游线路(北线、东线):

线路一:呼和浩特地方特色美食餐饮区——大青山高山草原牧场——沿途观赏大青山风光——途经革命老区武川县——参观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抵达希拉穆仁草原,进入草原旅游区,欣赏辽阔美丽的大草原。

线路二:呼和浩特地方特色美食餐饮区——大青山高山草原牧场——农家乐体验——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格根塔拉草原——前往二连浩特——蒙古异国风情游。格根塔拉草原,蒙语意为“避暑胜地”,距呼和浩特130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较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线路三:呼和浩特——古丰州遗址——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辉腾锡勒草原。辉腾锡勒草原,距呼和浩特135公里,海拨高,又是一个风口,风力资源非常丰富,在这里建有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

沙漠风光、西域民族风情旅游线路(西线):呼和浩特——伊利工业园——美岱召——武当召——中国北方兵器城——库布齐沙漠响沙湾旅游区,乘索道游览大漠风光、骑骆驼游沙漠、滑响沙、滑沙船、沙漠滑翔伞等。到鄂尔多斯,赴成吉思汗陵,拜谒成吉思汗陵,参加成吉思汗陵祭典、游览成吉思汗行宫等。前往阿拉善盟航天城、欣赏迷人的胡杨林。

城市历史宗教文化旅游线路: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大青山野生动物园——清固伦恪靖公主府——乌兰夫纪念馆——伊斯兰风情、蒙元文化特色景观街——内蒙古博物院——将军衙署——大召——席力图召——五塔寺——昭君博物院——蒙亮民族商品购物中心。

黄河峡谷风光、沙漠风情、蒙晋民俗文化旅游环线(南线):呼和浩特——托克托县黄河风情旅游区——库布齐沙漠旅游区——薛家湾现代煤炭城市观光——黄河大峡谷、云滚洞旅游度假区——老牛湾景区——万家寨国家水利枢纽——和林南山生态园——蒙牛工业园区。

(二)抓好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严格遵循统筹规划、环境协调原则,对旅游区的开发实施分类指导和严格控制,早日建成几个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旅游项目。

1.沿大青山休闲度假旅游带项目

沿大青山旅游带是打造呼和浩特市休闲度假城市的一个重要旅游带。以大青山为依托,整合位于山脚下及沟谷中的旅游资源,建设资源类型丰富、旅游功能齐全的大青山麓沟域休闲旅游带和大青山休闲农业旅游带,重点开发各类休闲旅游度假区,使其成为呼和浩特环城游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大青山生态公园、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二期开发、乌素图生态旅游景区、明大山水园、大毕克齐村生态农业观光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的指导力度,培育一批精品旅游项目。

2.沿黄河民俗风情旅游带项目

整体谋划沿黄河旅游的空间布局、发展重点和特色线路,严格保护、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搞好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精品,形成在国内外市场上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沿黄河旅游带。重点开发建设黄河大峡谷风情旅游区、云滚洞旅游度假山庄、神泉生态旅游区、南湖湿地公园等项目,推动黄河流域旅游的互动发展。

3.工业旅游项目

工业旅游具有观赏性、知识性、参与性等多种特点和优势,对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林县工业旅游底蕴深厚,形态丰富,发展工业旅游不仅会提升和林县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还会给入驻盛乐经济园区的品牌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以打造园区特色品牌为立足点,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旅行社的媒介作用,在“十二五”期间将盛乐经济园区打造成全国著名的工业旅游园区,使工业旅游园区与和林县旅游景区融为一体,成为旅游的新热点、城市的新亮点、企业的新卖点、工业经济的增长点。

4.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项目

充分利用呼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不断调整步伐,重点开发建设香岛生态农业产业园、昭君西苑农域生态园、舍必崖观光农业园等项目,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资源为载体,为游客提供观光、赏景、采摘、游玩等项目。

(三)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1.旅游交通

对旅游交通要素进行改造,逐步实现交通运输方式之间“零距离换乘”和旅游交通服务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发展。

——公交服务网络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旅游小镇和乡村旅游点,开通观光巴士。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服务站(点),建设全新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覆盖全市旅游景点和交通设施。

——构建多条旅游交通轴线,形成网络化的旅游交通线路格局,构筑顺畅便捷、安全有序的城市交通系统:

(1)扩建通往草原旅游专线:修建呼武双向四车道高等级公路;修建呼和浩特新城区保和少乡——旗下营——辉腾希勒草原旅游客车专线。

(2)建设托县、清水河、和林旅游环线:目前,呼托高速公路、清水河至和林县高等级公路已建成,而清水河大饭铺至云滚洞、老牛湾景区道路需扩建,此条旅游环线沿途旅游标识也需进一步加强。

(3)建设几条次级旅游发展轴线:修建呼和浩特市区—乌素图森林公园;呼和浩特市区——小井沟旅游区;呼和浩特市区——白石生态旅游区;托县——神泉生态旅游区等次级旅游生态路。

(4)完善跨区域旅游线路:完善呼和浩特——哈素海——美岱召——五当召——响沙湾——成吉思汗陵内蒙古西部旅游精品线路。

(5)引进大型汽车租赁公司入住呼和浩特,与航空、铁路、客运专线客流实现接驳,扩大自由行的比例,带动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

——开发自驾车游览线,建设汽车旅馆和自驾车营地。到“十二五”期末,建成15家汽车旅馆、20家以上自驾车营地。

——水上游览线建设:建设黄河大峡谷——万家寨水利枢纽精品水上游览线路;改扩建云滚洞、老牛湾旅游码头,完成餐饮、娱乐、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

——抓牢抓实铁路和航空旅游交通建设,切实提高旅游进入性和便捷性:

(1)铁路交通

呼和浩特——北京的高速铁路预计在2012年建成通车,届时,呼和浩特至北京单程时间将从目前的10小时缩短到3小时左右。高速铁路将全面实现基础装备的更新换代,全面提高运输效率,真正实现呼和浩特与京津环渤海地区的旅游同城效应。呼和浩特新建成的火车客运东站,接轨呼准铁路专用线,在旅游旺季开通到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以及呼和浩特市到周边地区主要客源城市的旅游专列;建立完善的车票预订系统,铁路局设立旅行社旺季火车票预订调配机制。

(2)航空交通

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是华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机场,建筑面积近5.5万平方米,新航站楼投入使用后,白塔机场的登机桥由原来的4部增至13部,停机位由原来的16个增至32个,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0万人次的需要。目前已与14家航空公司建立了航空业务往来,开辟了通往国内外40个城市的59条航线。

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是北京首都机场的备降场。“十二五”期间,按照完善机场布局、提高综合配套能力、建设现代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目标,加快构建以呼和浩特为中心、覆盖全区、辐射全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航空网络;支持旅游企业开展包机业务,逐步开通呼和浩特与主要客源地之间的“空中快线”;与航空公司在发展旅游航空服务方面密切合作,设计合理的航班时间表;重点开通呼和浩特与京津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直达航空线,努力开发港澳台航线。旅游、民航部门密切合作,扩大地区性包机业务,探索联合组建专业性旅游包机公司;构建旅游交通协调体系,尽快实现民航、铁路、公路“三票联售”和“往返联售”等售票方式。

2.旅游住宿、餐饮业

近年来,呼和浩特住宿和餐饮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住宿和餐饮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显现。“十二五”期间,住宿、餐饮业不仅总量迅速扩大,而且总体水平也将上一个新的台阶,一是高档次住宿和餐饮企业迅速增加;二是服务功能日益增强;三是新兴服务行业迅速兴起;四是服务方式更趋规范。特别是饭店旅游业已由单一的住宿功能向吃、住、娱、购、商务等多功能方向发展。旅游饭店联合经营,形成包括主题酒店、特色酒店、专业化酒店、商务型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旅游饭店经营网络。

深度开发、挖掘蒙古特色饮食文化,传承蒙古餐饮烹调工艺,打造蒙古餐饮品牌,推广黄河鱼宴、武川民俗餐饮、西部特色餐饮系列;重点开发蒙古奶食、内蒙古西部特色菜肴和绿色食品、便携食品;推进餐饮业连锁经营,大力培育呼和浩特餐饮品牌;保护、弘扬蒙古传统特色餐饮美食;引进国内外著名餐饮企业和餐饮品牌;建设美食街、酒吧茶艺风情街、不夜城等餐饮服务集聚区,鼓励发展特色主题餐厅、主题酒吧、咖啡厅和茶艺馆等。

到2015年,呼和浩特预计接待游客2974万人次,按60%的游客过夜比率测算,全年住宿游客量达到1785万人次,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呼和浩特市星级酒店数量将增至60家,5星级以上高星级酒店数量增加到10家,4星级以上酒店增加到20家,全市住宿床位数将达到10万张以上。

3.旅行社

要按照“控制数量、调整结构、推进改革、提高素质”的发展思路,切实解决呼和浩特旅行社行业规模小、组织结构松散、实力弱、适应市场和开发市场能力差的问题。按照“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网络化”结构调整方向,优化旅行社行业结构。

重点扶持和发展几个大旅行社集团,使之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培育一批中型专业化旅行社,针对专门市场需求开发旅游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特色优势,增强竞争力;引导小型旅行社成为大型集团的营销网络。一是努力营造环境,促使强强联合,发展大型旅行社集团,重点吸引外资旅行社或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旅行社业,与本市有实力的旅行社联姻;二是本着“扶优扶强,联动发展”原则,打破行政区域和行业限制,加强旅行社门市化、网络化建设,积极推行旅行社连锁经营方式;三是在旅行社内积极推行ISO9000质量认证标准,努力提高旅行社综合素质,力争5年内有10家旅行社通过认证。

重点抓好管理层和导游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完善和推行导游IC卡管理制度;加强旅行社信息网络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增强旅行社在国际市场上的客源开拓能力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建设完善12301旅游咨询系统;建设旗县区旅游咨询中心,在各主要景区建立旅游咨询点。

4.旅游购物

鼓励蒙亮工贸集团、苏鲁锭皮业有限公司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建立特色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成立旅游商品研发行业组织;建立和完善旅游商品营销网络,发挥政府、社会和市场作用,实现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创新旅游商品市场引导开发机制,构建旅游商品设计和产销良性循环体系,策划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旅游商品展销会。

加快商业零售设施的建设改造,大力改善商业服务环境。规划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名牌名店商业街、步行商业街,引进国内外名牌商品和连锁企业落户,推动商品零售业发展。完善呼和浩特旅游购物区与旅游商品展销批发中心,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旅游超市,景区在游客集中区设立旅游商品销售网点,星级饭店设立旅游商品销售橱柜。

5.旅游演艺娱乐

——打造一个旅游演艺娱乐基地。以建设蒙亮草原文化旅游演艺中心为契机,打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高科技含量的呼和浩特旅游演艺娱乐基地。

——建设呼和浩特民族风情特色旅游演艺品牌。呼和浩特人杰地灵,灿烂的草原文化使这片神奇的土地闻名于世。这里是歌的海洋、舞的故乡,发展民族风情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呼和浩特民族歌舞演出阵容强大,创作人才众多,新建的蒙亮演艺中心集声光电等高科技演出设施为一体。把丰富的历史民族文化、自然资源与面向未来的前瞻性相结合,把优良的民族资源开发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学习“印象刘三姐”、“云南印象”、“梦幻漓江”、“魅力湘西”等大型旅游演艺节目的成功经验,通过不断自主创新,使一批民族风情演出品牌脱颖而出,改变游客在呼和浩特看电视过夜的现状,使呼和浩特真正成为游客体验草原文化、民族风情的心灵回归之地、向往之地,游客流连忘返的不夜城。

6.体育健身及休闲疗养

积极发展体育健身业,举办特色体育赛事,培育旅游健身市场。大力发展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优势运动项目和冰雪、沙漠探险、滑沙、滑草、自行车、滑翔跳伞、攀岩探险等户外运动项目。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赛事活动,举办乒乓球、拳击、排球、篮球等赛事,培育一批体育赛事品牌。促进高尔夫运动与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保健、教育培训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引进高尔夫装备品牌企业,拉长高尔夫产业链条。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高尔夫职业赛、业余赛、巡回赛,培育本土高尔夫赛事品牌。

大力发展奖励、养老、疗养等旅游新经济。医疗旅游让度假和治病修养结合,是近年来世界旅游新掀起的时尚风。全球医疗旅游人数目前已经上升到每年数百万以上。国际医疗旅游行业的年营业额已达400亿美元。蒙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在我国民族医药中占有重要地位。引导旅游企业与医疗和研究机构合作,开辟蒙医药治疗旅游新领域,将是旅游新经济的探索方向。

7.文化节庆活动

节会、商务旅游作为一种时间长、效益高的旅游活动,能够刺激餐饮、住宿、交通、通讯、零售、物流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使区域产业结构得以调整和优化,最终加速城市经济的发展。

呼和浩特是“中国十大节庆城市”、“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城市”,近年来以举办昭君文化节、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中国草原文化节、中国药品交易会等节会为契机,搭建了旅游与商务、节庆、会展的良性互动平台,成效显著。以商务、节庆、会议为目的游客比重不断增加,2009年,来呼游客数量达到1032万人次,其中商务、节庆、会议游客180万人次,比重占到17%。

目前,呼和浩特星级饭店拥有大型会议室150余个,总面积2万余平米。同时,还建有现代化的国际会展中心和体育中心。设施先进的场馆和会议中心,为举行各类商务会议和节庆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0年,呼市举办昭君文化节、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药交会等大型节庆会展160余项,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行业指导作用,发挥首府的总部经济带动作用,为饭店、旅行社、汽车公司和展览场馆提供良好的服务,使呼和浩特的节会、商务旅游尽快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8.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

应该考虑建设呼和浩特统一的旅游门户网站,实现主要景区、度假区、交通、住宿、餐饮的网上预订。电子支付的安全快捷,将提升呼和浩特旅游的内涵建设。

(四)抓好旅游客源市场开拓

1.全面启动旅游目的地营销

编制《呼和浩特旅游目的地营销规划》,着重针对重点客源地的营销,构建呼和浩特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达到在游客中树立“到内蒙古旅游,去呼和浩特”的认识目的。

2.形象定位及客源市场开拓

——形象定位。根据资源特点和旅游产品特色,呼和浩特总体旅游形象定位为:“倾城之恋、醉美天堂”。在形象构筑和口号遴选上,大胆运用“神奇草原行”的意境,还可以增加“心灵草原之旅”的内容,突出“敕勒川阴山下,美丽草原我的家”的城市内涵,凸现体验与休闲的发展方向。

——市场定位。坚持以国内旅游市场为重点,实施市场多元开发战略。在进一步巩固京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南、西北以及港澳台、韩国、日本、东南亚等重点客源市场,大力开发国内大中城市以及沿海城市客源市场。

呼和浩特要紧紧抓住高速公路6小时交通圈、铁路客运专线4小时交通圈、航空2-3小时交通圈内的客源市场。目前,北京、天津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迅猛,需要进一步加强配套服务,使呼和浩特真正成为“京津夏都”。还要大力拓展西南、西北、华中、华南、东南潜在的客源市场。

3.客源市场开拓对策

——突出特色,整合资源,加大旅游形象宣传促销力度。呼和浩特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缺少一个主题形象贯穿,景点营销各行其是,对外宣传没有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因此,在加强景区建设,深度挖掘民族文化,重点打造休闲、度假、商务、文化、专项、特色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出游热情,达到引导旅游行为的目的。

呼和浩特是首府城市,要把周边盟市景区放到呼和浩特旅游线路中宣传。呼和浩特要成为自治区中西部、南部的航空门户,要把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主动纳入到自己的辐射范围,使自己成为门户城市,这是“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旅游大发展的关键。把阿尔山—柴河、满州里、海拉尔、锡林郭勒草原纳入到自己的辐射范围,使呼和浩特真正成为自治区旅游集散中心。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打造精品旅游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前提条件。为此,呼和浩特必须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加强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虽然呼和浩特在市辖区内有基础设施的优势,但在超出本市的管辖范围,旅游相关服务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所以,要积极主动与周边地区相关部门联系,争取最大的交通及相关服务支持。

其次要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卫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无论是景区厕所,还是宾馆酒店的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都要加强建设和管理。

——强化旅游服务软件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一个旅游目的地不仅要拥有秀丽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必须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从业人员队伍。因此,通过举办行业业务培训、单位内部教育机制等措施,全面提高旅游服务主体——人的素质(包括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旅行社行管人员和导游、宾馆酒店行管人员和服务员、公共服务部门工作人员,如公交车的司机和售票员、超市和商场的售货员等),从而产生提高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力,达到不断提升目的地旅游服务质量、强化旅游服务软件建设的目的。

——实施旅游信息化战略,完善目的地旅游信息系统。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完善呼和浩特的旅游信息系统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站台、旅游景点、宾馆、银行、通讯等公共场所,通过设置公众信息平台、发放宣传册等措施,加大旅游信息宣传力度,为旅游者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加大电子网络等信息交流平台的各类旅游信息纳入量,尽可能地为广大游客提供最全面、最准确、最及时的旅游服务信息,帮助他们实现旅游途中的最优旅游产品组合。三是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电子平台,在旅游企业、游客、管理和决策者、政府和民间组织、其它行业和部门间建立一个信息含量大、更新及时的旅游电子信息平台。

——加强旅游营销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和企业为主体、营销代理机构为补充的旅游营销体系。建立健全市场营销渠道,逐步在主要客源地设立旅游办事处,依托主要客源地的大型旅游机构建立旅游营销代理网络。实施联合营销的市场战略,建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重要媒体和航空公司、景区景点、度假区联动营销机制,成立旅游营销联盟。设立旅游促销专项资金。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交通枢纽、景区景点、城市广场等游客较为集中的场所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机场、交通主干道、景区景点连接道路、度假区等处设置规范的中英文旅游标识标牌。实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制定颁布旅游厕所的卫生质量标准;各类经营场所和公共场所的公用厕所要对游客和公众开放,用两年时间建成管理规范、清洁卫生、方便游客的旅游厕所体系。提升具有宣传、促销、咨询、预订、投诉等功能的综合性旅游门户网站,加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依托公共安全体系,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应急救援、公共医疗、卫生检疫防疫等。倡导诚信守法经营,建设旅游诚信,引导游客明白消费,创新市场管理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实现“放心旅游”、“平安旅游”、“和谐旅游”,打造呼和浩特旅游“开心、放心、舒心”的诚信品牌。通过建设旅游诚信、规范经营秩序,迅速扩大呼和浩特旅游客源市场。

四、关于纲要的3项保障措施

(一)改革创新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旅游业发展质量的提高,努力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素质提升型发展转变,由满足旅游基本需求向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转变,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产业组织化、业态多元化、服务信息化进程,提升旅游产业自身素质,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将工作重点转向规划编制、标准制定、市场管理、整体营销和统筹协调。加强旅游综合协调职能,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加快旅游行业协会体制改革,实现旅游行业协会的人员和财务关系与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脱钩。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加快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景区、旅游厕所、旅行社、导游、购物、节能减排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建立与国家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体系。

(二)规划与组织保障

1.加强科学规划管理

发展旅游,规划先行。旅游规划就是通过旅游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环境、交通与市场的优化组合,实现旅游业发展目标的创造过程。因此,要适时修编《呼和浩特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和提升旅游业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与全市城市建设规划、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文物利用与保护规划、服务业发展规划进行衔接,在相关规划中充分考虑旅游发展需要。

各旗县区在“十二五”期间,必须落实全市旅游“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编制旗县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规划纳入全市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体系,做到规划上下协调,全市一盘棋。

围绕全市旅游发展的重点,编制和实施全市旅游营销规划、旅游精品线路规划、工业旅游发展规划、酒店餐饮业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重要专项规划。

2.完善组织保障

为了实现呼市旅游在“十二五”期间的跨越式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旅游产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像抓工业、农业一样来抓旅游产业,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要加强对全市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集中精力研究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落实好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市旅游局要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定期研究旅游发展中的有关事项,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各相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加强配合,着力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促的强大合力。

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切实加快呼和浩特旅游业的发展。完善、加强旅游协会的行业组织、维权、自律和中介作用。实施政府主导下的跨行业、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形成发展合力,从根本上消除发展旅游的体制性障碍。有效整合各行业、部门的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共同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培育大产业,促进旅游业的跨越增长。完善资源开发、产品建设和宣传营销等旅游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机制。

引进境外、省外大型旅游企业和强势品牌,培育具有呼和浩特背景、具有竞争力的旅游集团。加强旅游品牌的扶持、管理和监督,建设旅游龙头企业,带动资源优化整合和增长产业链条。引导旅行社企业加强自主外联能力,健全旅游产业各要素、各环节之间公平合理的权益保障和利益分配机制。在旅行社行业实行批发商、代理商的现代分工,实现市场组织网络化。

(三)政策和资金保障

1.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市场监督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机制,在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营销、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发展旅游的法规政策保障体系。根据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呼和浩特旅游管理条例》,以此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以法治旅。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尽快出台相应的具体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由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参加,制定促进旅游发展的投资政策、消费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扩大对外开放政策、改善旅游环境政策等。进一步落实《呼和浩特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和《呼和浩特市旅游促销奖励暂行办法》。制定配套的产业联动政策,包括旅游科技产业发展政策、旅游工业发展政策、旅游农业扶持政策、旅游林业扶持政策、旅游商业扶持政策等,以有力政策保障旅游业迈上新台阶。

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总体要求,逐步完善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旅游行政执法工作机制,把旅游行业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学习型、服务型、效率型旅游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旅游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旅游行政执法人员政治和业务学习,使之成为思想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通、公正执法的旅游行政执法队伍。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建立健全旅游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公平、公正地开展旅游行政执法工作,避免和纠正执法过程中的失误和不当的执法行为,对旅游行政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2.搭建投融资平台

将旅游发展资金列入市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优先保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和市场宣传促销资金。更新旅游招商方式,将重点放在旅游投资咨询上来,做好投资环境的推介和投资方向的引导。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和延长贷款期限,尤其积极争取国家对口政策部门、国有商业银行对重点旅游项目给予直贷或援助。结合投资体制改革,大力引进民间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重点引进大型的、有实力的、有经验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并鼓励以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投资经营特色旅游项目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政府在投融资平台建设中要起到积极作用,尝试组建包括政府、银行、私人投资者等多元主体在内的新型旅游业投融资实体,最终建立政府主导的、稳妥的、长期的、有效的旅游投融资平台,打造能够全面服务于全市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的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经济发展环境。鼓励旅游企业通过租赁、拍卖、转让经营权等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建设。旅游企业要重信誉、讲诚信,严格依法办事,遵守合作、合资经营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旅游业发展投融资平台营造良好环境。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