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医院的春天来了吗?

前瞻经济学人

私立医院发展依然困难重重

目前,放开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氛围正越来越好,私立医院似乎迎来了真正发展的春天。但由于其先天属性,私立医院注定在市场准入、盈利模式和市场空间上与公立医院存有巨大的差异。

私立医院二十多年的发展史是个曲折艰难求生的历程,在如今的境遇下,能否解开盈利难题依然是个疑团。

曲折办医

在人口老龄化和医保扩容双重作用下,中国医疗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06~2010年期间,全国卫生总费用由9844亿元增长至19603亿元,占GDP的比重由4.7%提升至4.9%。201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22496亿元,人均卫生费用1643.2元。

不过,在这些迅速长大的数字背后,是患者“看病贵、看病难”的集体抱怨,是医疗行业格局中公立医院垄断、私立医院艰难求生的冰冷现实。

“为了给孩子看病,我必须从早上开始到儿童医院排队挂号,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一位广州的妈妈说。

“如果家里出现重病人,甚至是我本人,我觉得这个家可能会瞬间进入负资产状态。”深圳一家金融企业人士如是说。

上世纪90年代初,民营医院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国内多元化的医疗需求,起码,看病不至于等太长时间,一定程度上能给人满为患的大医院分流一部分病人。

不过,民营医院出现之初,大多以专科小门诊为主,整体诚信度低、社会评价低。社会认识民营医院的过程,正是民营医院艰难挣扎的过程。

与此同时,公立医院紧握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及政策扶持优先权两大筹码,基本垄断了医疗服务市场。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目前中国共有公立医院13542家、民营医院8437家。“机构数量上的差距不算很大,但无论从医疗资源还是服务量来看,公立医院都占到90%以上。”中国医学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近几年,公立医院扩张速度明显,2000年规模超过800张床位的大型公立医院数量仅为71家,而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已经激增至498家,截至去年年末,全国800张及以上床位公立医院857家,比2010年增加了139家,同比增长19.4%。

相形之下,私立医院的规模则要小得多。以江苏省为例,在江苏省446所私立医院中,床位数小于50张的超过300所,全省民营医院业务收入总额约50亿元,大幅低于公立医院整体水平。

“论规模或者是高、精、尖项目,私立医院肯定不如公立医院,只能错位竞争。公立医院没有的,我们开展;公立医院有的,我们做精;公立医院做精了,我们只能放弃。”上海远大医疗集团总裁助理童颖这样看待私立医院的空间。

作为中国民营医疗行业的资深人士,童颖还清晰记得上海最早的民营医院仁爱医院的艰难筹办过程:仁爱医院于2001年9月11日注册成立,但当年就遭到劳动监察部门查处。当时工商管理部门尚无营利性医院分类,仅在民政局注册的仁爱医院招募员工,就成了非法用工。

2000年2月,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首次提出对医院实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对于投资者而言,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营利性医院可以获利分红,非营利性医院则必须将利润投入再生产。

不过,事实上,成立较早的私立医院都是“非营利性医院”。这其中缘由在于,一方面,由于缺乏后续的实施细节,营利性医院在地方通常很难获批;另一方面,即便获批,由于营利性的资质,民营医院要缴纳5.5%的营业税、33%的企业所得税等各种税负,在2009年之前,国内营利性医院的平均税率高达8%~11%,如此高税负下,大多数营利性医院的边际利润都是负数。

北大国际医院就是社会资本曲折办医的一个典型例子,从最初筹建至今已经有十多年历史,时间上跨越了两次医改,至今仍无果。

按照北大国际医院提供的资料,作为北京大学附属医院,这个总投资规模超过40亿元的医疗航母,将集结36个医疗中心、49个医疗学科、1800张病床,填补京城北部的医疗空白;方正集团和北京大学分别拥有其70%和30%的股权。

然而自从2003年立项至今,由于融资困难和各种政策障碍,北大国际医院依然尚未投入使用,方正集团在郑州的医疗投资项目也未能成行。

拥有上层支持、几十亿投资、第一流人才储备的北大方正尚且如此步履艰难,私营医院的探路之难可见一斑。

盈利难题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进一步改善执业环境,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左右。

在庄一强看来,国内医疗服务比较好的市场格局应该是,公立医院占50%~60%,私立医院占40%~50%;而私立医院中,应该有20%~30%属于非营利性私立医院。

但光看数字遐想亦太过简单,在公立医院垄断的冰冷事实面前,私立医院仍整体面临规模小、盈利模式难等困境。

广州现代医院是中国博爱医疗集团在2005年8月直接投资的一家综合性医院,规模大体与二级医院相当。但据该院院长王怀忠透露,直至2011年,现代医院才实现盈亏平衡。

“综合性民营医院前期投入太大,回报周期长,一般都要5年以上才能实现盈利,我们用了6年。”王怀忠称。

庄一强则表示,中国医疗行业投资回报期平均要10年以上,才能形成稳定的利润回报,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至少要有5年纯投入不赚钱的心理准备。

在民营资本活跃的珠三角,东华医院是东莞最早的大型民营医院,开办十几年来已形成了稳定的盈利回报。不过,东华医院的投资者在2006年左右创办的另外一家相同定位的康华医院,也是投入了巨资,运营五六年来尚未实现盈利。

相比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的投入较小、回报快。基于此,多数民营医院选择了专科的商业模式。

目前,采用“专科连锁”的爱尔眼科和通策医疗已登陆资本市场。尽管如此,其不足10亿元的年营业额、徘徊在30%以下的利润率,仍是私立医院艰难生存的一大缩影。

对于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医院而言,医保定点资质成为能否形成稳定业务量的关键。童颖表示,各地医保政策要真正“一视同仁”,只要给了民营医院医保资质,生存环境就相对好一些。“虽然每年给私立医院医保的量与公立医院不能相比,但我们已经感到很欣慰了。”

最近几年,随着外资逐渐进入中国医疗服务行业,高端医疗也成为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都在抢滩的一个领域,但在业内看来,私立医院做高端医疗更有优势。

“毕竟私立医院在市场敏感性、服务和患者隐私保护等方面比公立医院做得好,而且,我认为公立医院不能去做高端医疗,这跟它的定位不符嘛。”博爱医疗集团广州片区一位院长表示。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