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酱油门”拷问中国盐业垄断

前瞻经济学人

谁最该为“用工业盐生产酱油”负责?

很多人都想不到,因为使用工业盐生产酱油而“出名”的高明市威极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跟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隔得这么近——步行25分钟便可到达对方。

5月23日,广东省“三打两建”办公室第二督查组公布,“佛山某大型调味品企业用工业盐水勾兑酱油。”消息甫出,公众普遍怀疑,该企业系当地龙头企业海天公司。

迫于压力,一天之后,佛山市高明区政府公布被查企业为佛山市威极公司,并非海天公司。

目前,并无直接证据证明威极公司与海天酱油有关联。

但此事持续发酵,引发公众对酱油安全的关注。实际上,在调味品行业以工业盐水勾兑酱油较为普遍。相关专家表示,符合标准的工业盐与食盐并无本质差别,区别仅在于精细度与是否加碘。在盐业垄断下,企业转向私盐和工业盐,亦为对抗食盐高成本的无奈之举。

工业盐,还是私盐?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是制造业密集之地,仅生产酱油的调味品企业就集结了海天、李锦记等知名企业。在高明区杨和镇人和工业园区内的林立厂房中,威极公司是最小的那只麻雀。

按广东省“三打”办通报,涉案的3吨非食用盐是从南海区小塘购入。

威极公司负责人陈裕华亦对媒体称,在小塘,看到有人用小货车拉着这些盐到其厂门口兜售,“说是可以送货上门,看到有利可图,就买了一批。”这等于承认,其用盐并非来自盐业公司专营的“官盐”,而系个体制售的“私盐”。但在官方通报中,称其使用的名称是工业盐。

陈裕华还称,起初他也担心用这样的盐生产出的酱油无法保证安全。于是,在首次试验勾兑酱油后,他便将样品送去佛山市质监局进行检验。没想到检测的结果竟然是“合格”,这让他以为“这样制造酱油没问题”。

对此,佛山市高明区质监局局长任伟青表示,这应是在对这批工业盐水制成的“草菇老抽”进行抽样检测时,其必要的监控指标都未超出国家安全标准的范围。任伟青解释,因为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包含的物质,如重金属等都有一套检验标准,只要检测到的含量不超标就可视为合格,“可能工业盐水只占了酱油原料的一部分,相关指标没有超出”。不过他强调,使用非食用产品作为原料,便已构成违法,不管产品是否合格。

成本考量

人工、大豆、食盐价格大涨

成本高企,让寻求私盐、“工业盐”,成为酿造企业的“无奈之举”。

威极公司的门柱上清晰地贴着招聘广告

民工荒的到来,让威极公司一线生产工人的工资提高到了每月2200元至2500元,而这在整个人和工业园区中已经是最低的工资水平,该工业园的工人工资事实上已突破每月5500元。这与2011年的平均工资1500元至2000元无法同日而语。

在紧邻的沧江工业园中,海天酱油的一线工人的工资,今年已达到每月2500元至8300元。

除了人力资源成本,生产必需的农产品原材料成本也大幅增加。大豆批发价格已由2009年的3300元/吨,飙升到今年的5700元/吨。

而这个价格,还将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因为南美大豆干旱减产,以及中国对饮料及植物油的需求上升等原因而继续攀升。国际谷物理事会(IGC)仍预测中国今年大豆进口将达到5550万吨,比上年提高6%。

食盐的价格也在上涨。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08年初食盐价格为2500元/吨左右,目前,食盐终端价格已达3280元/吨。

陈裕华表示,国家的盐总公司食用盐出厂价只有500元/吨,但是像威极公司这样小的厂,没有资格直接从总公司拿到批发价的货,他必须从像佛山盐业公司这样的三级公司拿货,但其间几次倒手后,三级公司批发给他的食盐价格至少也要涨到960元/吨。

工业盐则不同,即使是从外地运来的,也不过500元/吨,私盐则更便宜,因为广东省自古也是盐都,有晒盐的传统,守着粤东这样近的晒盐场,威极公司可以更便宜的价格购盐。成本压力下,以工业盐制酱油并不鲜见。早在2001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就曾开展酱油专项打假,当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质检部门截至9月底共查处案件1313件。

而与此次佛山事件一样,历年来,官方通报的以工业盐制造酱油的案例中,造假者往往都采用更便宜的私盐。2009年12月,山东济南历城区董家镇,一个家庭作坊式的酿造厂,曾用工业盐溶化的盐水从事酱油、甜面酱等食品加工,被济南盐政查处,查获工业盐水33吨。据当事人自述,上述工业盐,系从私人盐贩手中低价购得。

更早的2002年,同为此次佛山酱油事件的广东省,媒体曾披露,广东绿荣食品公司以走私工业盐生产酱油。

近十年间,北京通州、哈尔滨、安徽定远,皆有类似案件爆出。

垄断之弊

食盐专营政府定价

从另一方面来说,食盐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失灵,则是导致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寻找低价代用品的根源。

“食盐制造成本极低,产能又大,成本每斤0.2元,经垄断的盐业公司出品,终端价格每斤达到2元,相差10倍。”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宝山说。

我国盐业管理制度存在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计划供求,每年由发改委组织协调各地制订食盐指标分配方案,最终下发食盐计划指标。同时,食盐批发和运输也实行许可证管理。

其次为政府定价,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确定食盐的出厂价和批发价,零售价则由各省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此外,盐业公司系政企合一,大多数省份的盐业公司同时承担了行业管理和监督执法职能。也正因为如此,盐业公司相比于生产企业要强势许多,经过多级批发后,终端价格要比出厂价格高出数倍。

近年来,关于食用盐专营制度存废的争论一直持续。各界也多有推进盐业市场化改革的呼声,但因种种原因,这项改革波澜不惊。

2000年以来,中国曾先后出台六套破除盐业垄断的改革方案,但均因各方分歧未能实施。最新的第七套方案本应于2009年底公布,计划采取“两步走”策略:第一步,允许生产企业进入市场,由生产企业与现有省市盐业公司自由竞争;第二步,放开盐业公司以外的流通企业进入盐业行业。但受困各方意见不一,新方案至今难产,盐业市场化改革已停滞十余年。

原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现国资委企业监事会监事陈国卫曾参与过2001年第一次盐业体制改革,他曾表示,盐改技术含量不高,但阻力极大,垄断是最主要的原因。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