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们”期盼伦敦奥运翻身 专家:省省吧
2008北京奥运会李宁的宣传无疑是成功的
许多体育品牌目前正抓紧时间备战伦敦奥运。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期望于伦敦奥运会以及欧洲足球锦标赛等赛事对销售额的刺激,德国运动服装与设备制造商阿迪达斯近日上调了全年业绩目标,预计2012年净利润将增长12%~17%。
然而,国内本土品牌的境遇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与2008年北京奥运时的热情高涨形成鲜明对比,今年的“奥运之春”却显得分外冷清。
多家体育品牌公司的年报显示,整个本土体育用品行业集体陷入高库存困局,加上原材料、人力成本、仓储等成本费用上涨,盈利空间备受挑战,订单增速下降,业绩增长进一步放缓。
“就算是遇上难得的伦敦奥运商机,但就目前所处的调整周期来看,国内体育品牌想要破局,肯定困难重重。”业内专家刘培均表示。
负增长是主旋律
2008年,李宁迈着潇洒的太空步点燃北京奥运会火炬,当年无疑也是李宁公司最为辉煌的一年。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2009年,李宁的销售额达到了83.87亿元,一度成为国内市场第二大体育品牌。
可是眼下,李宁的麻烦不小。李宁公司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收入、毛利、净利等多项财务指标和2010年比较,“清一色”为负增长。数据显示,李宁2011年存货拨备为1.88亿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63.48%,由于受到的新的批发折扣率和生产成本上涨的影响,毛利率继续下降。
另一方面,李宁还需要维持其庞大的品牌形象开支,其经销成本和行政开支合计较上年增长3%,至32.23亿元。
分析认为,李宁目前正面临行业增速明显放缓的压力,销售业绩放缓。由于参与运动的体育人口数量增长缓慢,使得市场上超过一大半的产品为运动生活产品,降低了行业进入壁垒,提高了行业的竞争度。同时,成本上涨超预期。未来3~5年内人工成本可能仍会以年复合增长率10%~15%持续上涨。
相同的阴影笼罩在几乎所有的本土体育品牌身上。鞋服营销专家马岗分析道,大部分本土品牌的优势和利润来源都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例如特步,更是将约八成零售店设置于二至四线城市。虽然渠道给这些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是却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他看来,只要门店数量一直增长,品牌商终究要面对店租、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带来的问题。
伦敦奥运商机破局艰难
用时间差和规模化换巨大利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面对上涨的成本和竞争的压力,对于已经遭遇国际品牌“夹击”的本土品牌来说,也许只有提升单店的盈利能力,才是根本的解决措施,首先必须缩减成本。
公开资料显示,安踏、匹克去年门店新增数目分别为229家和582家,远低于前几年。此外,业内人士透露,除去下半年的新增门店,去年全年安踏的中国门店关店近百家。
匹克也曾公开表示,今年将继续实行“开大店,关小店,进一步提升零售网点的平均销售面积”的策略。特步(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丁水波也表示,二、三线还是要坚持下去,但今年新增店面数要比去年大大减少,“我们的重心将放在翻新800家店铺上。今年重点拓展的第六代终端形象店面将更时尚,我们期望它能为同店产值带来20%~30%的增幅”。
通过关店是否能解决眼前的困境还不得而知。2012年本土体育行业集体遭遇向下拐点,看起来是一个很难改变的事实。
专家表示,对于本土体育品牌而言,2008年奥运会是一个分水岭。伦敦奥运会虽然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本土体育品牌借机“重整旗鼓”会很难。“首先,本土体育品牌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的景气程度;其次,消费者品牌认知的重新定位对品牌的影响也很大。此外,产品同质性太强以及营销手段始终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行业人士普遍认为,本土体育品牌至少需要3~5年时间进行结构调整。
“关店铺、降库存,看起来很容易,其实做起来都是伤筋动骨的,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2012年奥运会对于本土体育品牌来说还是很难翻身的,也许下届奥运会会有机会,但谁知道呢。”上述专家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