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便利店

重庆便利店行业可谓冰火两重天。

近日,日本大型便利连锁公司罗森方面宣布,今年年底,其在重庆的便利店将从现在的35家增至100家,到2015年将达500家,而四川零售业巨头互惠在重庆以每年新增10家便利店的速度扩张;另一方面,曾高调入市、连开10家连锁便利店的西购,本月初黯然退出重庆,而曾声称5年在重庆开店1000家的华冠连锁今年也将彻底退出。

一面是疯狂的扩张,另一面是不断的亏损、倒闭和退出。重庆便利店市场,到底遭遇了什么?

多方资本跑马圈地

赵锐青的杂货店陷入了便利店的“围剿”中。

3月28日中午,赵锐青坐在较场口自家不到80平方米的小超市的收银台后面,显得有些“百无聊赖”,马路对面就是开业仅一个多月的罗森便利店。

“我们超市的销售额也并没有下降。”经过对罗森便利店一个月的观察,赵锐青得出了这个结论。

赵锐青或许还没想到,紧随罗森而来的,是本土零售商可购。“可购在较场口的店也将在4月底开业,目前正在装修。”重庆可购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彪表示。记者发现这家新店离罗森仅有一路之隔。

以上,是众多便利店企业抢滩重庆的一个缩影。

2010年7月,罗森带着“3年开300家店”的豪言入驻重庆,曾一度给重庆便利店市场带来“狼来了”的惊恐。

角逐愈演愈烈。到今年年底,日本大型便利连锁公司罗森在重庆的便利店将从目前的35家增至100家,而其2015年的目标是500家;四川零售巨头互惠“打破西线无战事”格局,目前已在重庆开设便利店近20家,并以每年新开10家的速度递增。

本土零售商也在加紧布局。重庆可购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彪说,年底前可购将从30家增至80家。而目前已有21家连锁店的十多铺,也以每个月新开3家的速度抢滩。

一边圈地一边亏钱

然而,疯狂扩张的同时,亏损、倒闭、退出的消息也接踵而至。

从2010年底开始涉足便利店行业的华冠,直营店一度达到40多家,并称5年内将在渝拓展1000家以上的连锁店。但因为生意冷清,华冠陆续关了二三十家店,目前全市仅余十几家店。董事长甘国林表示,打算彻底退出,转向做社区超市。

四川互惠商业集团一负责人坦言,其在重庆的多家便利店发展并不理想。而曾高调入市、便利连锁店一度发展到十多家的西购,也于本月初将所有店面拍给员工,悄然退出。西购的一名负责人表示,“西购长期处于不赚钱的状态”。

罗森重庆总经理山中让司虽然没有透露具体的销售数据,但是他强调,目前罗森在重庆还处于投资阶段,“利润额不高,公司没有多少余钱”。

重庆可购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彪算了一笔账。以一家普通地段50平方米左右的便利店为例,装修、购买设备的费用大约要20万元,这属于一次性投入。此外,每个月的房租成本在1万元左右,工作人员的工资、水电气费的成本每个月约1.2万元,这样每个月的持续投入也要超过2万元。“一般的便利店刚开业的前几个月,每天的销售额在2000元左右,而便利店的毛利润率一般在20%~30%。”照此推算,一家便利店一个月的毛利润额约1.5万元,与超过2万元的开支相比,捉襟见肘。

便利店市场是蓝海?

“各路资本陆续进入,说到底都是看中了重庆商业的迅速发展和便利店市场的空白。”曾在多家知名连锁便利店公司担任顾问的零售业专家姚建坤说。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重庆每年的商业零售额增长率在20%左右,这意味着每4年就会翻一番。而与商业零售额迅速增长不相称的,是重庆便利店市场的“空白”。

曾有研究指出,未来,重庆主城区至少需要3000多家便利店,而目前重庆所有标准化的便利店加起来还不到100家。

纵深

物流推高成本 便利店要过三道坎

面对蓝海,大批弄潮儿为何被拍死在沙滩上?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调查显示,便利店的不少商品的价格比市井的杂货店贵10%左右。

在重庆市品牌协会秘书长张锐看来,物流是发展连锁便利店的要害。他说,重庆很多便利店并没有大型超市的雄厚物流配送渠道。姚建坤说,四川互惠在成都和在重庆的便利店的经营有着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其在成都的物流配送体系已经相当完备,但却顾及不到重庆。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表示,便利店在重庆要生存发展,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价格与大超市比有没有优势;第二,重庆的夫妻小店、杂货店到处都是,还会送货上门,便利店怎么与其抢市场;其三,重庆人的夜生活远不如沿海地区丰富,如何降低夜间的运营成本。

姚建坤还在服务上建议说,“目前在国外,便利店已经可以订购电影票,甚至代理了银行的金融产品,这些服务重庆的便利店都可以借鉴过来。”

“便利店植入多种服务,其实也是一种异业联盟,是适应本土化需求的一种策略。”重庆市品牌协会秘书长张锐表示,大力发展异业联盟是便利店以后的发展趋势。

对于便利店发展环节中关键的物流配送,张锐说,便利店的管理者一定要合理布局,不可全面开花,要步步为营,以一个区域为中心逐渐向外围辐射,不仅能降低物流配送和信息化成本,还容易形成集聚效应。

重百一直关注便利店行业。“重百也有进入计划,但具体日程仍不确定。”重百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民对便利店的理解和认知还有一个过程,消费观念还需要引导。

“总的来说,现在市场还在培育阶段,进入的时机还不成熟”。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