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模式养猪
不久前,一条“中粮集团将投资20亿元养猪”的消息使得资本养猪热情再度升温。该消息称,中粮集团计划在2012年~2015年期间,投资20亿元建设种猪养殖基地及相配套的产业链项目。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近几年养猪开始成为一个投资热门词汇,几乎每隔一两年都会兴起一股养猪热潮,从2008年传出美国投行大鳄高盛集团斥资2亿~3亿美元在中国收购十余家养猪企业起,随后2009年连互联网圈的网易创始人丁磊也开始养猪,同时,养猪产业上下游的企业及养猪企业也纷纷大张旗鼓地加入或扩大养猪。除了本身跟食品农业相关的中粮集团投入巨资养猪外,包括武钢集团、复星集团、北京中实集团、广东德美化工等原本与养猪行业无关的业外资本也纷纷涉足其中。
仿佛一夜间,养猪成为了朝阳产业。养猪是否将成为传统企业最后一个金矿,而这些巨资投入后能否得到回报,能否解决中国食品危机频发的根源,以及上游养殖产业链的缺失,这些还都是未知数。
“金矿”背后的风险
进入养猪行业的理由基本类似,从行业集中度来看,目前国内养猪业集中度极低,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种大行业小公司的格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显示,目前,国内养猪业排名前10名的公司和品牌,市场占有率仅达1%~2%, 而中国农业正经历着转型关键期,生猪养殖也须实现从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
此外养猪业的利润也刺激着资本的趋利。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年生猪养殖平均成本为每头1300元,销售批发价为1800元,收入400元,利润率约为22%。预计2012年全年生猪市场仍将呈现供需紧平衡。
除此,生猪养殖受到热捧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家给予财政补贴。根据农业部规定,标准化规模养殖在3000~1万头的,国家给予80万元的财政补贴。
行业集中度低、利润丰厚、需大于求、政府补贴丰厚等都使得生猪养殖表面看来像是一个金矿,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养猪的投资并非看起来那样美。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两会”期间谈到千军万马投资生猪养殖问题时认为,“它们会遇到更大的挑战,与工业不同,农业面对的是生命的产业,它更加复杂,要面对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生物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周期性风险、政策性风险等多重挑战。”
事实上,虽然这些大企业拥有资本优势,但是在面临养殖行业特有的疫病及价格周期性风险时,资本开始变得并不能抵御,上一波资本的亏损就是前车之鉴。
“此前在2008年上一波生猪高价的时候,很多业外资本开始自建工厂进驻或收购进入,但是高价区进入后的后果就是面临赶上随后两年的行业亏损。”艾格农业一名分析师称。
该分析师认为,事实上对业外资本而言,现在并不是介入生猪养殖的最佳时机,如果群体性同时进入,供给增加,或将面临随后两年猪肉价格的下行。
“业外资本养猪不是仅有钱就可以的,现在随着行业养殖规模的扩大,对养殖技术门槛要求也一并提高,尤其是对疫病风险的预防,对养殖行业而言,一场疫病就是灭顶之灾,血本无归,风险极大。”有专家分析称。
而看起来极具诱惑的政策补贴也并不像表面上轻易就能获得,“其实,国内养殖业政策支持并不够,补贴很难落实,比如像香港地区一旦发现疫情,马上可以落实扑杀补贴,但内地补贴并不到位,而这又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疫病很难控制。”上述专家表示。
养猪新模式
虽然金矿挖掘中仍有众多陷阱,不过,中粮集团等大企业的进入还是给养猪行业带来新的模式和新血液。
在业内看来,跟2008年的高盛等金融资本、2009年丁磊等业外资本或个人投资掀起的养猪潮不同,“第一,中粮本身已经在打造全产业链,并不算业外资本,发展养猪业等于是从上游原料端往中下游切入打造生猪养殖产业的全产业链;第二,如中粮、武钢等大企业的进入跟金融资本的短期获利目的及个人资本不够雄厚相比,它们对行业的长期坚持会是他们更有机会获利。”分析认为。
并且同以往的养猪热潮相比,中粮集团等倡导的全产业链模式在为其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保障的同时,也能降低养猪成本并能降低整个产品质量的把控难度。
中粮近两年先后宣布将投巨资97亿、80亿元在湖北、天津建立生猪养殖基地,其商业逻辑是将中粮在饲料业务的优势向下游延伸,打造“饲料原料供应商—饲料生产商—养殖—肉制品加工”的产业链条。
养猪饲料的成本占到工本的60%,中粮之前把饲料卖给经销商,只得3%至4%利润,直接提供给养殖农户,利润可拉高到10%。
而跟以往资本短期逐利模式不同,中粮和农户签订的合作养猪模式更稳定,在其湖北生猪养殖基地,农户和中粮签订的养猪合同是委托养殖合同,仔猪全部由中粮集团提供,农户只要交纳一定押金就可以了,这种方式一方面保证了生猪的品质和免疫能统一标准,同时,也让农户减少了不少成本。
目前武汉地区达到万头以上养殖能力的猪场近200个,其中一半多与中粮合作,采取订单养殖的方式,中粮统一收购,统一加工上市。
“大企业进入养猪产业,一方面比散户更容易解决销售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集中化养殖控制猪肉生产成本和质量,其间如规模化生产速度能够上来,占据散户退出的市场空间,这样一来便可以很好地解决生猪养殖的价格周期稳定性问题。”专家表示。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