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成实体书店关闭 自救需打破传统模式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皖新传媒董事长曹杰接受采访时透露,近10年来,中国已有近五成实体书店关闭,背后深层次原因是网络书店的出现,挤压了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而经营成本的上升、阅读人群的减少、阅读方式的改变是许多书店倒闭的重要原因。
曹杰说,皖新传媒管理层已经形成共识,公司将在经营方式、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谋求突破,在创造消费价值、倡导消费文化、营造阅读生态体系三大课题上下工夫,让实体书店成为文化服务商,成为“阅读、交流、分享”的平台,成为文化交流的集散地。
水与火的生存思考
近几年来,国内外“书店航母”的倒闭现象屡见不鲜。曹杰分析认为,尽管实体书店生存发展受到了网络化与数字化的冲击,但它的生存价值与生存空间仍然存在。
前瞻资讯数据中心监测,2010年1月,全国最大的民营书店第三极书局停业;2011年6月,拥有16年历史的民营学术书店风入松书店停业;2011年9月,广州仅余的两家三联书店宣布关门;2011年10月,号称拥有全国最大连锁渠道的民营连锁书店光合作用书房也关张歇业。在国外,2011年2月,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公司博德斯(Borders)申请破产保护;2011年,美国第一大连锁书店巴诺书店继续缩减实体店数量,大约关闭8到12家分店。截止到2011年11月,英国的独立书店正以每周至少一家的速度消失;著名的英国水石书店利润下滑严重。
曹杰透露,一边有倒闭的巨型实体书店,另一边也有经营好的样本。这确实值得人们思考。
台湾“诚品书店”1989年从一家普通书店起步,创造了在全台湾拥有39家分店、年营业额20亿元新台币、每年顾客人数达到9000万人次的“书店神话”。广州购书中心、广州方所、深圳书城中心城等也是生机盎然。
这些实体书店成功的经验:一是品牌带动,开创书店与读者各种对话的可能,使书店不仅是售书场所,也是包罗书店、家具、画廊、花店、瓷器、珠宝、餐厅的复合场所;二是24小时经营,“知识无终点,读书不打烊,预定不收费”;三是人文化经营,在这些书店,不仅能看到内容丰富、独特的书籍、杂志、CD、DVD,还能看到琳琅满目、设计精巧的文化创意品和文学衍生品、咖啡店、包装精美的小食、潮流时尚的配件、流行前卫的家具家饰时装,可以说诚品书店几乎包罗了一切有关人文生活的物品,所包含的时尚符号,推动阅读成为一种时髦。
认真调研与走访之后,曹杰非常有感触,书店经营的已不是单纯的图书,而是跟阅读相关的生活方式,强调的是一种文化场域的体验、参与,有很多读者来不一定要买书,但他知道来这儿可能会看到一场表演、对话,一个画展,一个人在阐述他的旅游经验,一个人在讲他的宗教观、生命观,所以,实体书店应该是个文化、生活场域,它是必须你来体验、参与、集体创作的。
业态创新根在文化体验
曹杰告诉介绍,“在实体书店受成本上升、数字化阅读、网上书店等因素冲击面临萎缩的趋势下,皖新传媒门店销售没有受到大的影响,销量不降反升。但我们的实体书店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要有新的创新,要在经营方式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
曹杰认为,实体书店要树立“消费者第一”的理念。围绕阅读体验,探索泛文化消费主题,通过对“卖什么、怎样卖”这一核心问题的解答,找到实体书店的生存、发展乃至壮大之路。以多元化的商品和服务、高附加值产业链以及高品质文化体验等吸引顾客,是实体书店未来发展中与网络书店竞争的重要手段。
要倡导消费文化。文化消费与消费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的书店只能作为文化消费的一个场所或一个平台;而消费文化是文化主体去营造环境、创新文化消费模式、创造文化消费需求,从而实现文化消费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消费文化在实体店的表现为,按照阅读载体、内容、环境、阅读的延伸与综合四个维度进行规划,来组织产品和服务,进行以阅读为中心主题的多元商业拓展。
要建立阅读生态体系。对于实体书店来说,长期积累的大量用户数据可供挖掘,与消费者的零距离接触和经验积累,具体入微地感知市场的各种变化,从这些资源整合来认识阅读生态系统,从而服务于消费者,营造人性化的购书环境。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网络书店步步紧逼,实体书店的应对之策应是以服务取胜,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增加读者在书店的“体验感”。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