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高美国电影进口配额凸显华影行业自信

日前,中国与美国已经在WTO电影相关问题上达成了协议,根据协议,中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以IMAX和3D电影为主;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值得期待,将对国内电影市场提高质量、整合资源起到积极作用。

“进口大片配额的增加表明了一种自信和开放的心态,对产业发展利大于弊。”旗下有全国80余家影院的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说。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1994年,中国引进第一部美国大片《亡命天涯》的时候,“狼来了”的担忧很多,但实际上促进了电影市场的繁荣。

经过近20年的商业化实践,中国电影产业实现了飞速发展,其中进口大片的作用不可忽视。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显示,201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131.15亿元,其中美国分账大片49.1亿元,占37%。与此同时,中国影片自身的活力不断增加,一些国产小成本影片的表现也令人欣喜。

实践证明,进口片的刺激对我国电影的长远发展有利。高军表示:“当年,我们用狼和羊比喻大片和中国电影市场的关系。如今,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增加配额以进一步刺激市场是水到渠成。”

本次调整从每年引进20部大片升至30余部,意味着平均每个月将有两三部大片在国内影院上映。国产影片的生存空间减小,竞争更加激烈,一批质量不优的作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对于面临的挑战,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欢迎。“中国电影虽暂有疼痛,长远来说,是好事。”导演高群书表示,“中国电影市场对外开放,毁掉的是那些靠侥幸、靠明星阵容、靠吃老本、靠黑手操作市场取得某种成功的电影制作者。对提高中国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准,对符合电影规律的制作者,是幸事。”

影评人、编剧张小北表示“不破不立”,扩大引进片对中国电影创作会是一个好的刺激。粗制滥造的国产电影将遭到残酷淘汰,有机会进入市场的国产制作会更加重视电影本身而非其他不相干的东西。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