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制药企业大量抢注中药专利 国内中药市场承压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国内中药药材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超过40%,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医药行业研究员院陈卫分析,其原因并非中药在海外的市场需求扩大,而是国外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开始把中药材作为基础原料从中提取出药用成分。

“因为中药里有很多指向性明确的活性成分,利用中药的临床经验开发新药,其效率要比单纯的化合物筛选高10倍。”陈卫称。

正因为如此,国内中药价格年年看涨,以膏方为例,据前瞻资讯数据中心监测,今年各大中医门诊开出的膏方,总体价格较以往增长20%。日前,第194期东方科技论坛聚焦中医药国际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与会专家纷纷提醒,中药材走出国门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正给产量吃紧、价格高企的国内中药材市场雪上加霜。

低价收购国外制药

据了解,目前一些外资机构在药材产地开设药材加工厂,以优惠的价格收购最好的道地中药材并在当地粗提加工形成净膏,然后送到国外作为制药的原料,却将环境污染留在中国。而这种药厂并非医药生产企业,无需经过国家药品食品行政监管部门的批准,只要在当地取得工商许可证即可生产。如此,外国医药集团以较低价格掠夺了我国最好的药材资源,然后以高附加值的成品药销往世界各地,不断挤压我国中药市场。

保护产权提高“身价”

由于我国在中医药等传统知识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尚处于空白,所以在中医药国际化过程中,必须首先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有专家在第194期东方科技论坛上表示,应尽快构建中医药国际合作中的知识产权合理分享机制,让中药材不再沦为西药研发、生产链上的廉价原料,而成为一种优势资源,并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合作优势。例如,抗甲型H1N1病毒的特效药物“达菲”,其主要原料是产自广西的八角茴香,而在“达菲”生产链上,这种不可或缺的中药材只是廉价原料。若对产自广西的八角茴香统一定价,并通过谈判制订该药上市后的利益分配方案,将不断提高中药材出口过程中的身价。

同时,还有专家建议,建立一个中药信息公开数据库,一旦国外企业申请涉及中药的专利,专利审查员就能在数据库中查询到相关信息,基于专利申请“新颖性”原则,能有效阻止国外企业拥有中药专利。同时,有步骤地引导国内科研院所开展群体性中药专利申请,通过系统性的专利布局,为中药材设置一个“知识产权保护网”。目前,这两套方案正在提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制订提供参考。

“中药药材的保护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什么什么时候能够形成完整的体系还无法判断,但可以肯定这个过程会很漫长。”陈卫表示。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