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市场深度调研 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缺水,一直困扰着我国多个地方。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其中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日益紧张的城市水危机,令我国海水淡化的春天呼之欲出。

我国海水淡化规模正在扩大。其中用于工业用水的工程规模超过65%,海水淡化正在成为各地解决沿海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成熟,海水淡化的成本有望下降,加速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1个,产水规模118.81万吨/日,其中,2016年,全国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0个,新增海水淡化工程179240吨/日。

技术成熟成本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海水淡化成本主要由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和能源消耗成本构成。能源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运行维护成本涵盖维修成本、药剂成本、折旧、膜更换成本等。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曾经居高不下的海水淡化成本如今有所降低,成本的下降也放大了海水淡化的市场空间。

反渗透、低温多效和多级闪蒸是国际上已商业化应用的主流海水淡化技术,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与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日产万吨级海水淡化工程,整体技术指标与国际接轨。

政策扶持不断加码

同时,近期顶层设计动作频频,越来越重视包括海水淡化在内的海洋经济发展。2016年底,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海洋局共同印发的《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公布,海水淡化瞬间站上风口,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其中提出,截至2020年,海水利用将实现规模化应用,材料和关键装备实现产品系列化,产业链条日趋完备。

除了“十三五”规划的导向作用外,各地受限于用水总量的考核与环保监管趋严,对海水淡化的需求强度进超国家规划。众多业界人士指出,未来四年内的海水淡化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主流技术日趋成熟,新技术研发活跃;海水利用产业朝着工程大型化、环境友好化、低能耗、低成本等方向发展。

不过,虽然受到市场追捧,海水淡化在我国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其次是缺少为自主技术提供验证试验的服务平台,无法为自主技术与国际产品提供比对性试验,以促进自主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提升。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