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迷你中国:华为到处可见欲打造成第二个深圳
肯尼亚首都內罗比郊区的街边,竖立着一块写着“北京路”的指示牌。沿着它所指的方向,可以看到远处的一片由中国投资者开发的钢筋混凝土新住宅—“长城公寓”,它们看起来就和在中国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建筑物一模一样。
北京路,肯尼亚內罗比。
位于內罗比的“长城公寓”一期。
长城公寓内的中国制造开关。
据新媒体网站“Fastcoexist”报道,中国的开发商近年来一直都致力于在非洲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高速公路、发展轻轨交通,建造住宅公寓。“Go West Project”智库近日发布了非洲七个城市的一系列照片,意在展现中国在非洲建立起来的“迷你版中国”和他们留下的“中国痕迹”。
尼日利亚拉各斯市内,由中国投资建造的轻轨轨道。
一名运动员坐在由中国赠送给坦桑尼亚的足球馆前。
“我们知道中国的城市模式,也知道中国正在努力想要把这种模式传递到世界其他国家,”智库的城市战略专家米希尔·霍尔索夫(Michiel Hulshof)表示,“从这点上说,非洲的表现很引人注目。”
贴在卢旺达街头的华为广告。
在尼日利亚拉各斯附近,中国开发商们建起了一个“特别经济区”,旨在利用优惠的政策吸引外来投资。30年前,深圳就是依靠中国的“经济特区”政策一跃由一个2万人的小镇变成了今日拥有15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现在深圳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这种特别经济区也在非洲得到实验。”霍尔索夫称。
位于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
在一次伦敦的招商会上,中国开发商们告诉投资者,虽然拉各斯是个危险而又混乱的城市,腐败横行,但他们却决定在这里干出一番截然不同的事业。在这片被圈起来的“特别经济区”里,将会有自己的机场,自己的港口,自己的电网,甚至是自己的警察队伍。
而在埃塞俄比亚首都的亚德斯亚贝巴附近,也同样有一个“特别经济区”,一家中国鞋厂成功进驻了这里。鞋厂使用中国机器,由中国经理领导,聘用非洲当地的工人。
一名埃塞俄比亚当地的工人正在中国鞋厂里工作,他的月收入为250元人民币。
鞋厂的管理人员均为中国人。
这样的中国痕迹不仅仅停留在基础设施上。
在许多非洲城市里,如今你随处可以买到《中国日报》,接收到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肯尼亚的孔子学院。
还有一些城市还拥有汉语学校,非洲学生更能获得很多带奖学金去中国留学的机会。此外,在商店里,人们还可以轻易买到中国产品,甚至是在世界其他地区无法买到的中国手机。
在卢旺达市场上出售的中国Tecno牌手机,售价11美元,可用于拍照、照明、上网和收听广播,还可以放置2张SIM卡。
报道称,虽然这里的发展非常的迅速,但仍然跟不上中国国内大城市的发展脚步。
9年前,中国计划在非洲建立50个“特别经济区”,目前只建立了6个。在融入当地不同的文化,适应不同的政府管理方面,中国开发商们正在面临着一些困难。
“从中国人的观点来看,非洲最大的危险就是腐败,制度问题也是中国在这里将会面临的难题,这使得中国企业历来采用的从上到下的管理方法非常难以实行。”霍尔索夫称,“如果人们拥有这块土地,你不能把他们踢出去。”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