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高校咨询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了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家长们看好它的“高工资和好就业。”
目前AI人才紧缺,专业成爆款与产业需求密切相关。近日,教育部在浙江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介绍,在2018年认定的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布局建设了57个人工智能类项目;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共有71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设置了86个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另外,引导高校用好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
教育部近日发布《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雷朝滋介绍,该计划是一份汇集各类政策措施,引导、支持高校提升人工智能领域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等能力的指导性文件,接下来将尽快落实相关支持政策。
雷朝滋还表示,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多种方式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设立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对于研究生招生方面,雷朝滋表示,高校要把给予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增量落到实处,教育部支持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的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其它高校,985和211类院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更为积极主动,在湖北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里,除开武大和华科,其余5所211类高校全部“集体上线”。
重视本科专业的新增,同时也要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的招生指标,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在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就表示,要加大对人工智能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力度。
高校如何培养AI人才?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在发布会上介绍,浙江大学是国内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高校之一,下一阶段,浙大将引领交叉会聚趋势,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学科生态。浙江大学将推动神经系统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人工智能关键领域的互动融合,加快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推动与教育学、医学、法学、工学、农学等学科的交叉会聚;另外,浙大还将进一步开展人工智能前沿研究,打通创新发展链条,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转化。
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介绍,清华大学从体制机制上作了探索,为了推动人工智能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学校成立了跨学科交叉研究领导小组,出台了多个支持跨学科交叉智能研究的文件。如跨院系的教师兼职制度,计算机系的教授可以到生命学院兼职,还出台了跨学科交叉学位评定制度,对于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人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记者采访多位AI从业者,均提到了学科交叉培养的制度。天泽智云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副总裁史喆博士表示,他本科在北航读的是可靠性与系统工程,硕士和博士在美国读的是机械工程,研究方向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其中有涉及AI交叉学科的研究。
他建议国内的AI专业应该考虑如何打破专业壁垒,“人工智能涉及到多个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包括计算机、统计、神经系统科学还有机械等多个方面,是将传统学科中涉及到AI的领域提取出来设立一个专业,还是把人工智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融入到目前的教学体系当中,与当今的学科以及系别设计一致?”
对于当前的人工智能专业热,以后是否会人才过剩?史喆表示,AI在美国也是热门专业,资本引导人力资源流向在各国都很普遍,未来AI会像生产资料一样融入各行各业,培养的人才也会根据不同层次融入到各个行业,需求是非常大的。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