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产业研究札记——漳州市(下篇)
图源:摄图网
一、产业研究概要
漳州市辖四区七县、五个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即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区、长泰区、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东山县、平和县、南靖县、华安县、漳州开发区、常山开发区、古雷开发区、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共下设123个乡镇街道,2075个村(社区),其中村1556个,社区519个。
漳州平原是全省第一大平原,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农业产品颇多,水果有47种、蔬菜有35种、花卉有1200多个品种、其他草本、木本、藤本植物有1000多种、各种鱼、虾、贝、藻等400多种;水资源比较丰富,总量178亿m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4000m³;地下矿产不少,全市已发现矿产41种(含11亚种),经过地质勘查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6种(含11亚种),其中,优势、特色矿产有:天然石英砂、花岗岩、华安玉、银、金、铜及铅锌等金属矿、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
2022年,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4个行业大类中有12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以上,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43.5%,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83.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4.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6.6%,医药制造业增长21.0%。
二、区域特色产业
漳州市围绕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聚焦“三大三新”的工业发展总体方向和“五链十群”的产业地标,促进产业能级的全面跃升。强化现代服务业对大工业发展的支撑,推动“文体旅会”和夜间经济深度融合。鼓励数字经济发展,引导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壮大海洋经济,打造海洋经济集聚区。构建完善漳州现代产业体系。
(一)石化产业
漳州市以古雷石化基地为依托,坚持基地化、型化、一体化原则,加快“一核心两集群三平台”建设,打造古雷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重点推动以“大炼油、大乙烯”为核心,抓好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二期、中沙古雷乙烯等百万吨级“大乙烯”、千万吨级“大炼油”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充足的原料保障能力。培育做强石化中下游深加工、高端聚烯烃和工程塑料两大产业集群,发展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做强做优聚酰胺、聚甲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和聚苯醚等产品。在漳浦县、漳州高新区等有条件的区域科学选址布局若干化工专区,与古雷石化基地有机联动发展。加快原油商业储备库、地下水封洞库建设,集中打造原油化工贸易平台、石化总部商务平台和石化研发创新平台三大平台,推动古雷石化产品贸易基地、化工物流仓储基地和综合保税区等建设。
(二)大健康产业
漳州市构建以健康食品为核心,生物与新医药、功能保健产品、医疗器械、体育用品、婴童用品等为重要组成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建设国内知名的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食品工业向健康食品转型,发展休闲食品、老年健康食品、动植物提取物深加工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发展功能保健产品,着力发展膳食纤维、香菇多醣、功能性甜味剂、维生素、海洋生物制品等营养及功能保健品。扶持企业建设规范化原料基地。大力塑造漳州食品“健康”文化符号,强化创意包装设计,培育“漳州味”系列品牌,强化品牌营销。发展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以片仔癀、水仙药业、同溢堂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老字号中成药、生物生化制品、养生保健品、海洋生物工程产品等。鼓励老字号医药企业开展优势产品“二次开发”,打造“新国药”品牌基地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以家用型医疗设备、防疫物资为主攻方向,同时引进诊断试剂和仪器、医用辅助设备、健康器材、医用耗材等相关企业。提升发展体育用品产业,以打造“中国女排娘家”基地为契机,加快发展运动器材和户外运动、水上运动体育用品。支持婴童产业集聚发展,承接引进婴童玩具、婴童辅食、安全座椅、婴童服装、儿童床等领域知名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福建省重要的婴童用品文化产业基地。
(三)装备产业
漳州市大力发展精密机械、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海洋装备及通用机械装备产业。全面对标台湾,大力发展以数控机床、半导体设备、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核心的精密机械产业链,加快补齐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零部件短板,不断提升产业链的控制力。引导产业关键环节和零部件生产企业集群,积极发展化工、农业、食品、纺织、印刷及木工等通用机械,努力突破成套设备生产,增强自主建线和系统集成能力,通过装备技术发展支撑传统产业升级。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以金龙汽车项目为龙头,加快形成以新能源客车、环卫车、物流车为主体的整车制造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三电系统、轻量化车身及汽车外围总成部件等配套产业。面向深海大洋资源开发,推动布局集生产安装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海上风电大型母港,发展智能化深远海养殖装备、柔性直流输电海底电缆等海洋装备,加快海洋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漳浦国家级深远海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区。
三、“十四五”期间培育发展方向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漳州市在“十四五”期间聚焦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信息、消费电子、新型显示等领域,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高端PCB、高端电容电阻、连接器、传感器及关键模组等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成体系地引导台湾、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转移,积极发展电子代工产业融入国际电子信息供应链。光电信息领域重点发展光电子元器件及核心光电材料,加快LED产业高技术化,积极布局大功率LED显示产品、mini LED应用。消费电子领域重点发展数字视听产品,智能家居、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拓展各类智能终端电子产品。加快联东U谷·漳州光电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争取新型显示产业突破,争取引进整条新型面板生产线;推动以面板为核心,带动下游关键器件材、模组产业。力争至2025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
(二)新材料产业
漳州市在“十四五”期间围绕“金、木、石、化、硅”五大新材料,打造具有特色优势的新材料产业基地。“金”以高品质特种钢材料为重点,推动特殊钢产业向钢材精深加工方向转型升级,发展家电、汽车、机械设备、电力、汽车、铁路等特殊用钢、棒管带板等型材及其锻件。“木”以林浆纸一体化为核心,以联盛纸业、山鹰纸业等项目为龙头,积极发展特种用纸、工农业用纸等高中档用纸;推动纸及纸制品产业链与木质纤维及木塑复合制品产业链衔接,形成紧密的上下游配套,布局高端木材家居产业园和包装印刷产业园。“石”重点发展石墨烯新材料、碳族高新材料及应用产业。“化”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膜材料、高性能涂料、电子化工材料(光刻胶、高纯试剂等)、工程塑料为主的化工新材料。“硅”重点发展特种玻璃、电子玻璃、光伏玻璃等产业,做大东山玻璃新材料产业园。培育发展电子陶瓷材料及其部件、医用精细陶瓷材料及其部件。力争2025年产值达3000亿元。
(三)新能源产业
漳州市在“十四五”期间围绕“核、储、风、氢、光”五大能源,努力探索“核光风储氢一体化”发展路径。重点加快漳州核电1-2号机组建设,推动3-6号机组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积极申报7、8号机组列入国家规划。争取中核集团核电产业链在漳州布局,发展核电设备及部件制造、核电运维支持等产业。培育发展储能产业,加快云霄抽水蓄能建设,继续推动华安、长泰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开工建设。争取布局锂电储能与液流电池储能产业。加快开发漳州外海浅滩风电,打造国家级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布局海上风电制氢等氢能产业基地,发展氢燃料水陆智能运输装备,构建形成“制氢—加氢—储氢”的产业链。推动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构建形成从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到系统集成、电站工程总承包的产业链。延伸发展LNG综合利用产业,推进龙海LNG冷能空分项目建设,探索LNG冷能综合利用。至2025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500亿元,打造东南沿海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
四、产业发展建议
漳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宝贵经验,认真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紧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以实施乡村振兴"十镇百村"行动为抓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具有漳州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百镇千村"全面振兴。对于乡村振兴,前瞻建议: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断壮大农林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项目,提供区域性、系统性解决方案,与当地农户形成互惠共赢的产业共同体。加快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政策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落实财政、税收、土地、信贷、保险等支持政策,扩大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项目规模。
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主体,建立健全各类创新主体协调互动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农业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重大成果突破。加强种业创新、现代食品、农机装备、农业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改进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工作,建立差别化评价制度。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开展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推动建设种业科技强国。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模式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和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农字号”特色小镇,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培育特色商贸小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