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探讨 | 北京冬奥会上的中国“智造”

郑国晓

1

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开幕以来,久居各大热搜榜单不下,冬奥会里那些“黑科技”频频通过各大媒体和冬奥选手的镜头登上热搜。在这场精彩的冰雪盛宴中,中国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智造”的魅力,从火炬“飞扬”到开幕式五环“破冰”而出,从智慧餐厅到智能床,从穿行在人群中的服务机器人到“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奥运场馆……中国“智造”无处不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成就风采与未来。

一、氢能产业,助力“绿色办奥”

本届北京冬奥会充分展现了“绿色办奥”的环保理念,使用氢能火炬和氢燃料电池车,以先进的技术与理念获得了广泛关注。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使用的手持火炬名为“飞扬”,它采用了氢气作为燃料,作为世界首套高压储氢火炬,绿色环保且燃烧性好,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氢能燃料由中石化和中石油提供,内部燃烧装置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及北京11所联合设计制造,整套燃烧系统采用航天专有技术和设计理念,实现了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而氢燃料电池车则是在北京冬奥会上实现首次全球大规模示范投入,具有交通代步、物流配送等用途。根据北京冬奥组委官网数据显示,赛时使用赛事交通服务用车中氢燃料车达816辆(赛事交通服务用车共计4090辆),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小客车中占比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4.9%。氢能燃料在北京冬奥会的示范应用,为氢能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氢燃料电池车将成为主要应用场景。《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数据显示,我国氢气年产能约4100万吨,产量约为3342万吨,截止2020年底,我国建成加氢站128座。其中,氢气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再到今年的北京冬奥会,氢燃料电池车的展示平台越来越大,其规模也大幅增长,我国的氢燃料电池车产业正在快速成长。2016-2020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2020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年销量1177辆,累计销量7352辆,标志着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在逐渐被市场认可接纳,进入商业化初期。

图表:2016-2020年氢燃料电池车年销量变化情况(单位:辆)

1

数据来源:GGII,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蓝氢、绿氢是氢能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按照生产方式,氢气可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类,分别指通过化石能源制氢、能够实现二氧化碳副产品捕获、利用和封存的化石能源制氢和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这三类中,灰氢与蓝氢在生产过程中均有碳排放,但蓝氢通过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能够实现低碳制氢,绿氢则达到了碳的零排放,因此绿氢被视为未来氢能产业的发展焦点,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谋局绿氢的企业就有多家,如华能集团、国网台州、宝丰能源、隆基氢能、国电投氢能、中石化、三峡集团、中石油等。蓝氢则在灰氢到绿氢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同样得到了较高的关注。不过蓝氢和绿氢的制备生产高昂,技术有待突破和发展,目前的产业化程度不高,此次冬奥会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应用蓝氢和绿氢,对于氢能产业化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也为今后氢能产业化、商业化道路积累了经验。

二、LED显示产业借冬奥二次腾飞

中国LED显示产业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本届冬奥会开幕式由航天科技集团、利亚德、京东方、洲明科技、雷曼光电等公司倾力合作打造LED显示视觉大展,既展现了中国LED显示产业的超高水平,也是继2008年奥运会后又一次促进我国LED显示产业腾飞的良好机遇。本次开幕式LED显示包括了11600㎡LED地砖显示屏、1200㎡冰瀑布、600㎡冰立方、143㎡奥运五环以及1000㎡鸟巢两侧看台LED大屏,共同组成了世界最大的高清LED三维立体舞台,通过5G+8K、裸眼3D、AR、动作捕捉互动系统、图像处理算法、激光、单像素可控异形显示等技术和产品,经历了大风、低温、踩踏承重等外界环境的挑战,成功演绎“中国式浪漫”。

5G+8K,超高清大屏加快落地。2021年牛年春晚,中央总台首次采用了5G+8k直播;同年10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百城千屏”超高清视频落地推广活动的通知》,明确指出鼓励在城市商圈、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网红地标、文化广场馆等地改造或新设超高清设备,5G+8K超高清显示屏再一次引起行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此番在北京冬奥会上,超高清大屏更是“出尽风头”。按照工信部、广电总局、央视总台联合印发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指出要按照“4K先行、兼顾8K”的路线,到2022年我国的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要超过4万亿元,我国4K电视终端全面普及,8K电视占比则要达到5%。一系列利好政策及示范运用的推动下,“5G+8K”获得巨大机遇,超高清大屏的多领域应用加速发展,加快落地。

户外显示发力。冬奥会的举办印证着户外大屏显示在大型演艺、舞台展示、户外景观、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广阔前景。随着“5G+8K”、Mini/Micro LED显示、裸眼3D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户外显示迎来新一轮热点。目前,如重庆观音桥亚洲之光LED大屏、成都太古里春熙街户外裸眼3D大屏、广州1200平方米的外墙裸眼3D大屏等裸眼3D户外大屏、5G+8K超高清户外屏成为多座城市网红打卡地,推动着我国LED显示行业的产品变革,迎来新的市场机遇。

三、服务机器人风靡冬奥,飞速增长

“科技冬奥”是本届冬奥会主要特色之一,服务机器人成为彰显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各色机器人活跃在奥运场馆各处:智慧餐厅里的服务机器人烹饪、送餐、调酒、煮茶,中餐、西餐、快餐样样精通,餐厅采用全自动化技术,从厨师到服务生均由服务机器人担任,用餐者只需下单后按号入座,便能享受到由炒菜机、汉堡机、煲仔饭机等十余种烹饪机器人制作的各类餐品,并通过云轨系统实现传菜;移动测温及防疫监督机器人“笨小宝”采用红外测温模组,在场馆内按照规定路线主动寻找人员并测量体温,自动存储和上报体温超标人员的人脸数据,能够达到同时检测5-6个人,满足场馆人流量大、检测速度快的需求, “笨小宝”还会用英文提示区域内未配戴口罩的人员戴好口罩。据研发公司人员介绍,该款机器人每天巡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拥有自动充电、自动维护的功能,大大提高了防疫的效率和安全性。此外还有清洁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消毒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满足着冬奥会期间不同功能、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堪称冬奥会“服务机器人总动员”。

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市场化进程加快。2015-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增长至22亿美元。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医疗、教育需求的持续旺盛,加之疫情的催化,我国服务机器人应用存在巨大的可拓展空间。目前,中国在服务机器人的分类主要有个人、家用(消费)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特种服务机器人。按照这样的定义,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394亿元人民币,占到整个中国机器人市场的47%,其中消费类23%,公共类13%,特种类11%。

图表:2015-2019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速度(单位:亿美元,%)

1

数据来源:IFR,中国电子学会,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冬奥上的大规模使用,正验证了服务机器人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发展前景,北京冬奥会的经济遗产报告中也提出,为开展无接触服务保障工作而筛选的冬奥服务型机器人,未来将在各领域应用推广,服务机器人将迎来市场化的美好前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专业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郑国晓

本文作者信息

郑国晓(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24014)赞(1)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