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最全线路图!前瞻产业研究院首发《2025年固态电池高质量发展蓝皮书》

黄琨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力迈向碳中和的宏大进程中,新能源产业成为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引擎,而固态电池作为其中最具潜力的关键技术之一,正引发着一场深刻的能源变革。

1月15日,前瞻产业研究院在“前瞻 2025: 新能源新技术趋势洞察交流会”上全球首发《2025年固态电池高质量发展蓝皮书——提质降本,突破 “固” 障》(以下简称“蓝皮书”),全面梳理了全球固态电池产业的最新动向,深度剖析了中国在新能源战略框架下固态电池行业的独特机遇与挑战。报告基于详实的市场数据分析,为固态电池产业的未来发展绘制了一幅清晰蓝图。

1

“碳中和”的最强助力

前瞻认为,从工业时代开始,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对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引发了极端天气等现象,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减少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发展高效、环保的动力电池技术,成为推动电动汽车普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举措,从而助力实现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液态锂电池仍有能量密度存在上限、锂枝晶引起的安全风险、SEI膜增厚影响循环寿命、低温性能不足限制场景应用等不足,相比之下,固态电池凭借其优异的性能,能够有效克服液态锂电池的局限性。因此,发展固态电池不仅是解决现有技术瓶颈的关键路径,也是满足未来多样化应用需求的重要方向。

2

液态锂电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四大主材组成,固态电池则是将电解液、隔膜替换成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本身不可燃、且热分解温度高,固态特性完全避免了电解液腐蚀、挥发、漏液等问题,安全性能大幅提高。

3

5年后的明日之星

蓝皮书指出,2022年以来,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目前仍然面临着尚未完全解决的离子电导率问题、固固界面问题和循环性能问题等,预计其产业化时间节点将在2030年左右。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72亿元。

4

美国、欧盟、日本等海外地区大力支持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早在2018年,欧盟与日本就已发布相关政策,欧盟发布《电池2030+》,日本发布《日本汽车电动化的基本政策和具体行动》,对产业做出发展规划。

而在国内,根据《中国固态电池产业城市竞争力十强研究报告(2024年)》披露的信息,2024年,深圳市、上海市与广州市固态电池产业竞争力较强,产业配套更完善。

5

2023-2024年,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赣锋锂业、昊威新能源、辉能科技等多家企业已相继展开固态电池项目布局,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进程。2019-2023年,中国固态电池企业融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目前这一类企业多数处于产品研发或中试状态,但依然能在资本市场上收获较多关注。从轮次来看,截至2024年9月多数企业处于早期的融资阶段,进入C轮及之后的公司数量较少,可看出该行业依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尚无清晰的市场格局。

6

前瞻团队通过对新能源龙头企业的布局洞察发现:

·清陶能源整合关键材料,核心装备,固态电池工艺,三位一体,技术自主可控,成功开发性能优异的固态锂电池并建设固态电池量产线,占据产业化先发优势。

7

·卫蓝新能源是一家专注于全固态锂电池研发与生产、拥有系列核心专利和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应用领域涵盖新能源汽车、储能、低空经济三大部分。

8

2017年赣锋锂业通过引进宁波材料所许晓雄博士团队,正式切入固态电池板块。固态电池产品的研发将是赣锋锂电未来重点之一,公司正积极进行产能规划。

9

101010

成本与技术双重挑战

现阶段,固态电池产业化征程面临成本与技术双重挑战。成本层面,受固态电解质、电极材料及生产工艺等因素制约,固态电池成本显著高于传统锂离子电池,且产品良率尚待提升,规模效应难以施展。

13

技术维度,固态电解质离子输运迟缓、充放电体积膨胀、固 - 固界面阻抗大及锂枝晶生长等核心问题,严重阻碍电池性能提升与产业化步伐,同时产业链上下游在材料适配、设备标准化及测试规范等方面亦存在诸多短板,亟待协同攻克。

14

目前固态电池材料变革与技术挑战大,固态电池或将对传统液态电池四大材料体系造成较大的冲击。此外,固态电池作为新型电池,工艺制造缺乏标准化生产设备,产品标准测试尚不统一。

挡不住的光明前景

尽管存在困境,但产业界与科研团队当前正聚焦关键技术攻坚,深度挖掘材料创新潜力,优化电解质配方与电极结构设计,引入掺杂、纳米结构调控及界面修饰等前沿技术手段,提升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与界面稳定性,抑制电极体积膨胀与锂枝晶生长,全方位增强电池性能。

15

随着产业瓶颈一步步解决,蓝皮书认为,固态电池会最先在消费电子领域推广与应用,主要原因在于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优势能带来更长的待机时间,同时,相对于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消费电子更换电池的成本更低,从而对循环寿命的敏感度更低。预计到2030年,消费电池领域的固态电池渗透率将达到12%。

16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预计到2030年固态电池渗透率将达到10%。未来储能领域固态电池渗透率也会呈现上升趋势,但是速度会相对较缓慢,到2030年渗透率将达到1.5%

伴随未来产业生态构建逐渐完善,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应用示范项目加速落地,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强化,标准体系与检测认证规范完善,国际合作交流深化,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与全球竞争力提升,固态电池将很快从实验室创新迈向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开启新能源产业发展新纪元,为全球碳中和愿景注入磅礴动力。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