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全球首例女性艾滋病治愈者诞生,科学家在月球上制氧,睡前看手机不影响睡眠
一种新冠药物可保护仓鼠免受感染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5日发表的一项药物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抗病毒药物PF-07321332(PF-332)能保护叙利亚仓鼠不受部分新冠病毒“值得关注变异株”的感染,而且能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世卫组织:奥密克戎亚变体毒株BA.2更易传播
当地时间2月15日,世卫组织在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学报告中指出,早期研究数据表明,奥密克戎亚变体BA.2毒株更易传播。根据丹麦的疫情数据进行测算,该亚变体比奥密克戎原始毒株BA.1的传染性增加了30%,但其导致的疾病严重程度与奥密克戎原始毒株相比并无差别。
美国报告“纽约病人”,成为首例治愈的女性 HIV 感染者
据《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报道,当地时间 2 月 15 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在 2022 逆转录病毒与机会性感染大会(CROI 2022)上报告了继“柏林病人”、“伦敦病人”后第三例 HIV 治愈患者——“纽约病人”, 她是一名少数族裔女性。与前两例一样,她是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实现治愈的,区别在于前两例使用成体干细胞,“纽约病人”采用单倍体脐血干细胞移植(haplo-cord transplant)。
到2050年,美国周边海平面或平均上升25厘米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5日发布报告说,受气候变化影响,到2050年,美国周边海平面或平均上升25至30厘米,相当于上个世纪美国周边海平面上升幅度。由于陆地加速沉降,美国大西洋沿岸海平面上升幅度可能高于太平洋沿岸;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萨斯州部分地区周边的海平面甚至可能上升45厘米。海平面上升,会造成更多潮灾。
南极冰立方8年都没有找到磁单极子
理论物理假设宇宙大爆炸时产生了仅具有单一磁极的基本粒子,即磁单极子。根据理论,当磁单极子穿过冰时,会产生切伦科夫辐射,并可以被位于南极的冰立方(IceCube)传感器探测到。不过,冰立方至今仍未捕捉到相关信号,但寻找磁单极子的努力仍在继续。
孤独与社交焦虑有不同的神经基础
通过比较患有社交焦虑症和孤独感的人在社交赌博实验中的表现,研究人员发现,患有社交焦虑症的人更频繁地采取安全的赌注策略,以避开社交反馈。但高度孤独的人并没有表现出这种社交回避。通过使用 fMRI 测量参与者在实验期间的大脑活动,研究人员发现患有社交焦虑症的人在决策阶段表现出杏仁核(amygdala)活动增加(焦虑加剧的迹象),而在反馈阶段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激活减少(社交减少的迹象)。两种活动模式都没有出现在高度孤独的人身上,这表明孤独是一种需要其他机制干预的独特状况。
科学家发现碳纳米管薄膜新属性
近日,俄科研人员在太赫兹和红外线频率范围研究了用合成气相淀积法获得的碳纳米管薄膜。一部分薄膜的制作使用了从0.3—13微米的不同长度的纳米管。另外一部分使用了在氧离子作用下获得的薄膜,这种作用改变了薄膜的电性能。研究人员发现,碳纳米管薄膜的导电性可用金属的导电性来描述。在这样的薄膜中自由电子的能量足以克服连续纳米管之间的障碍,使得薄膜中电子的移动几乎是“自由”的,从而导致高导电性。
睡前看手机不会真的影响睡眠
睡眠时间和质量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早期研究认为,导致睡眠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睡前使用浏览媒体(如看电视、刷视频、浏览网页等)。近日,一项发表在《睡眠研究杂志》上的新研究发现,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与就寝时间呈正相关,与总睡眠时间呈负相关,即长时间使用浏览媒体可能导致就寝时间较晚、总睡眠时间较短。但是,睡眠质量不会受睡前使用浏览媒体的影响。
科学家发现迄今为止最大的射电星系
近日一篇已被《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接收的论文中,天文学家发现了已知最大的射电星系。研究团队在低频阵列(LOFAR)的观测数据中搜索射电星系产生的波瓣,最终发现了30亿光年外的Alcyoneus星系,它的静止长度达到了5.04±0.05百万秒差距,相当于1630万光年长。进一步观测表明,除了大小外,这个星系的其他指标都很普通:恒星总质量和中心黑洞质量等都低于巨型射电星系的中位值。研究人员推测,这个星系所在区域的密度低于平均水平,这可能在星系增长中起到关键作用。
北美洲西南部遭遇1200年以来最严重干旱
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14日刊登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北美洲西南部地区过去22年遭遇1200多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干旱,该区域的旱情很可能持续至2022年年末。研究显示,自2000年以来,受降水量少和高温天气影响,北美洲西南部地区经历异常干旱,2021年的旱情尤为严重。自2000年至2021年的22个水文年,该地区的平均降水量比1950年至1999年50年间水平下降8.3%,气温较平均水平升高0.91摄氏度。这22个水文年成为该地区至少自公元800年以来最为干旱的22年。
迄今最精确宇宙虚拟形象揭示
近日,芬兰赫尔辛基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的科学家使用计算机模拟制作了迄今最大、最精确的3D宇宙模拟图,展示了自大爆炸以来宇宙的整个演化过程,它能帮助天文学家像探索地球一样探索宇宙。研究团队表示,该模拟与标准宇宙学模型非常吻合,从而增加了“冷暗物质”存在的证据。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的《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科学家探索在月球和火星上制氧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一篇化学研究论文报告称,用电分解水,在月球和火星上获得的氧相较于地球更少。这一发现并不令人失望,反而有助于我们理解未来使用有限资源实现外层空间定居。
华东师大与华西医院发现慢性疼痛治疗新靶标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阳怀宇课题组聚焦于小分子驱动的神经精神疾病新靶标发现和确证研究,发展了基于动态构象的小分子设计方法,用于解决离子通道活性小分子发现这一世界级难题。近日,该课题组携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员蒋若天团队,在《细胞研究》发表论文,首次报道了电压门控质子通道(Hv1)是治疗慢性疼痛的新靶标。
老年人积累的知识可干扰记忆提取
当一个人试图获取一段记忆时,其大脑会在存储的记忆中迅速搜寻相关信息。随着我们变得越来越年长,记忆提取将会变得艰难。近期,一项发表于《认知科学趋势》的研究为此提供了一个解释:老年人大脑为积累的记忆分配了更多的存储空间,因此在搜寻一些记忆时会牵引出其他无关的信息,这会给搜寻信息带来阻碍。
国家“杰青”、中科院研究员杨力跳槽复旦
近日,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研究员杨力现已加盟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担任研究员。据悉,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目前已有13位“杰青”。
中国科协所属211家学会发布学术出版道德公约
2月15日,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会上,中国科协所属211家全国学会郑重发表《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旨在加强学术共同体自律,恪守学术出版道德规范,营造良好学术生态,保障我国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倡议广大论文作者、审稿人和编辑出版人员共同遵循。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