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有四分之一的类太阳恒星竟会“吃掉”自己的行星

Chloe Ma

11 

自从第一次发现有行星围绕太阳以外的恒星运行以来,我们发现这些行星其实在银河系中很常见。但是,这些行星与我们所知道的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很大的不同。

太阳系中的行星以稳定且几乎是圆形的路径围绕太阳旋转,这表明自行星首次形成以来,轨道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对于许多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行星来说,它们的运行路径其实是非常混乱的。

近日,国际天文学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有约27%的类太阳恒星会“吃掉”自己的行星。这就表明,有四分之一的行星,在围绕类似于太阳的恒星运行时有着非常混乱的运动途径。

双星系统由两颗相互环绕的恒星组成。这两颗恒星通常由相同的气体同时形成,因此应该包含相同的元素组合。但是在研究中,天文学家发现双星的元素组成是不一样的,有三个现象可以证明这种差异是由于“吃行星”引起的。

第一,研究发现外层较薄的恒星含有的铁元素比它们的伴星更高。这一点与吃行星是一致的,因为当行星物质在较薄的外层中被稀释时,它含有的元素会被吸附到这一外层中。

第二,富含铁和其他岩石行星元素的恒星相比于它们的伴星,会含有更多的锂元素。锂在恒星中很快被破坏,而在行星中则是守恒的。因此,恒星中的锂含量达到了异常高的水平,这符合锂由行星携带最后被恒星吃掉的假设。

第三,这种恒星含有的铁元素的也比银河系中的类似恒星更多。然而,同样的恒星具有标准丰度的碳,这是一种挥发性元素,不会因为吃掉行星而有所增加。

这项研究的成果发表在了《自然天文学》期刊上。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资料:https://scitechdaily.com/a-quarter-of-stars-like-our-sun-eat-their-own-planets/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