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及各省市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吴小燕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汇总及解读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红线工作。近年来,围绕保生态守红线国家各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图表1:国家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汇总(一)

图表2:国家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汇总(二)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标志着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制度建设正式全面启动。《若干意见》提出,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图表3:《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总体目标

各省市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汇总及解读

随着国家层面不断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的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技术规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履行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主体责任,生态保护红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京津冀3省(市)、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15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山西等其他16省份划定方案已初步形成。

早在2016年9月,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年)》,成为全国第四个批准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的省份。《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年)》按照科学性、统筹性、强制性的原则,共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533个,分属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4种功能类型,总面积20847.9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13.2%。

图表4:各省市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汇总(一)

2018年10月17日,《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顺利通过审核。根据《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835.70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0.08%,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太行山区,西部的小秦岭、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和外方山区,南部的桐柏山和大别山区,零星分布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沿线、黄河干流沿线、淮河干流沿线、豫北平原和黄淮平原,总体分布格局为“三屏多点”。

图表5:各省市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汇总(二)

图表6:各省市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汇总(三)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