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电子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

三、“十二五”本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着力构建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发展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优化电子商务产业链,推动电子商务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全面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二)总体目标

努力建设与上海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拥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能力,主体集聚、业态丰富、标准领先、环境优良的亚太地区电子商务中心城市。

(三)具体目标

——全市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1.2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创建10个左右要素集聚、政策创新、产业集中度高的电子商务集聚区,打造多个国内外有影响力、交易额过千亿元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培育30家以上年收入过亿元的全国知名电子商务企业。

——运用电子商务手段,不断探索新型贸易和供应链模式,探索建立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电子商务指数,加速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在全市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90%规模以上企业、50%以上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传统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

——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业成为本市重要的新兴产业。建成较为完善的物流、支付、信用、信息安全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立电子商务行业标准和健全的市场规范与监管机制。

——集聚电子商务各类人才,形成电子商务发展梯次型人才队伍,大中专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力量显著增强,建成一批实践基地,集聚一批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形成良好的电子商务领域创业并带动就业的氛围。

四、“十二五”本市电子商务应用的重点领域

按照“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分类推进和协调发展相结合、鼓励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发挥电子商务的先导性带动作用,推进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努力提高行业的覆盖率和渗透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制造业

加快推进制造业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应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领域信息应用服务相互对接。依托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深化钢铁、石化、汽车等传统产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推动行业内的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向专业化、国际化方向拓展深化。推动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及与外部平台的对接,实现全球环境下的内外部资源集成和最佳利用。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发展总集成总承包、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产品研发、专业维修等制造服务的电子商务,促进生产性服务与制造联动发展。

(二)商贸流通业

推进电子商务在大宗商品市场的应用。在振兴大市场大流通的进程中,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作用,实现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的结合。实现要素市场交易数字化和网络多元化,探索建立要素交易指数,增强大宗商品市场和专业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运用电子商务加快对现有商品交易市场进行整合和提升,改变多、散、小的现状,切实转变市场交易方式。积极转变零售业流通方式和经营方式。通过建设网上超市、网上百货店、网上专卖店、网上大卖场等,实现电子商务与现代连锁业的有机结合。深化电子商务在邮购、直销等其他无店铺销售中的应用,探索电子商务在拍卖、典当经营中的应用。推进市级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开展网上推介宣传和商品交易活动。抓住后世博契机,以品牌为载体,以网上商城为重点,在餐饮、商贸、娱乐等方面积极发展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中的积极作用。

(三)对外贸易业

促进对外贸易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从主要以展示信息为主向帮助用户实现在线交易的转变。鼓励外贸企业加快建设信息撮合、询盘报价、电子合同、电子结算、贸易融资、通关物流等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对外贸易业务全流程和全过程的无纸化,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拓展海外市场。继续推进大通关建设,进一步提升口岸电子税费和物流信息化水平,提高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服务贸易、离岸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业态的发展。

(四)文化旅游业

积极推动文化领域电子商务的发展,配合文化事业的改革,扩大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图书、移动多媒体等市场营销规模,推进各类文化用品在网上销售。积极发展游戏产业,扩大游戏产业出口。推广发展集电视媒体、数字出版、网络购物、产品直销于一体的商业模式,促进文化配送平台的发展。按照“出行先上网”的目标,积极打造“互联网+呼叫中心”的旅游新业态,在票务预定系统、分销渠道、客户关系管理以及支付手段等方面应用电子商务。支持建设境内外信息资源丰富、服务便捷的品牌旅游专业平台,鼓励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向专业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促进面向社会的旅游信息共享和服务,基本建立信息全面及时、服务渠道多元化的上海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体系。

(五)展览展会业

积极推进网上展览展会业的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完善各种展览展会资源利用和配套设施建设,配合世贸商城常年展示、世博园区利用改造、虹桥会展中心建设等,培育网上进出口商品博览会和专业展。配合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打造全国领先、功能齐全和服务水平一流的网上会展平台,重点促进国家级品牌展会的网上推广。发挥网络媒体宣传作用,加强对各类品牌会展、会议和重大节事活动的策划和宣传,提高会展的影响力。利用电子商务手段,提升展览展会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

(六)金融服务业

鼓励网上金融业务,开展网上信贷、保险等业务,繁荣股票、期货、基金等网上证券交易,创新网络金融衍生品。优化在线支付环境,加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跨行交易清算等金融支付支撑力度,进一步推广电子清算和电子票据,积极支持规范第三方支付发展。在现有基础上,争取更多企业获得人民银行颁发的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发展金融信息服务,创新金融信息在线购买、交付和分享模式。

(七)农业

探索电子商务服务“三农”模式,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统一高效的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平台,使其成为农产品信息汇集、供需对接和价格发现的中心。完善农业企业ERP系统,推进本市农产品网上产销对接、农商对接、农超对接等。建立电子化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推动上农批、江桥、江杨、西郊国际等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或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农产品信息追溯系统,形成来源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信息追溯链。

此外,继续推进电子商务在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五、“十二五”本市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市场体系

建设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相匹配的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完善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的互动发展、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连接贯通,基本形成技术先进、万商云集、功能齐全的电子商务市场格局。

实施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建设工程。探索建立电子商务市场体系框架,大力发展B2B市场,积极发展B2C市场,稳步推进C2C市场,鼓励丰富多样的电子商务市场形态不断涌现。以技术商品交易、钢铁和汽车交易、化工产品交易、有色金属产品交易、农产品交易以及消费者生活品交易和时尚品牌交易为重点,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专业电子商务市场群体。推进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信息资讯、诚信评估、纠纷处理、交易促进等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建设。优化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电子商务指数。引导和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环境,创新政府监管模式,完善电子商务市场监管体系。加强针对电子商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建立网上投诉、纠纷调解和仲裁等交易处理机制。

(二)鼓励各类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创新

建立电子商务创新服务体系,鼓励电子商务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商业模式、商业业态创新。加快国内外电子商务主体机构的集聚,形成电子商务“总部经济”新元素,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和功能性分支机构落户上海。

实施推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工程。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强技术应用与商务模式创新的有效结合。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射频识别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解决商品交易中的海量数据计算及利用、食品冷链物流、商品精细化管理等问题。支持建设电子合同谈判签约和电子单据服务平台,实现有形市场与虚拟市场、传统贸易与电子商务的无缝链接。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创新工程,支持成立电子商务创新联盟。重点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数据产业、商务地理信息系统、商品服务追溯系统。解决电子商务经营创新、管理创新、市场拓展与企业财务盈利等关系问题。初步建立电子商务创新服务体系,营造电子商务创新的良好环境,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创新实践活动。

(三)加快推进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集中力量,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程。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贸易平台、专业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兼并联合、企业上市、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打造一批百亿元级、千亿元级的大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具有信息展示、电子交易、电子结算、贸易融资、现代物流等功能的电子商务贸易平台。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平台,实现贸易全环节信息服务功能,为政府部门决策咨询和企业开拓市场服务。鼓励中小企业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提高完善工博会、购物节、跨国采购大会、华交会等国家和地区级展会运用电子商务的水平,探索举办国际网货交易大会等新型展会。积极支持B2B、B2C等各类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

(四)提升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水平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加快传统企业改造升级,实现传统企业新发展。

实施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推进工程。加快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围绕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信息系统等环节,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实现主要运营环节上应用自动化和智能化。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建设面向行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中小企业发挥专、精、特、新的优势,应用第三方平台,开展诸如广告宣传、商品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尽快进入电子商务市场网络体系;传统企业加强与新兴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拓海内外市场。

(五)规划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

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高水平的电子商务集聚区,集聚上海、长三角及国内外的电子商务企业,扶持电子商务重点企业和示范企业的发展,形成集聚发展效应。

实施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工程。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共建机制,建立完善电子商务集聚区。以现有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为基础,结合虹桥综合商务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新技术区的发展,建设东、西、南、北四个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则以商务楼宇为主,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的楼宇集中地。把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总部经济”汇集、创业企业孵化、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等重要基地。培育和形成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

(六)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业

立足市场需求,积极营造环境,推动金融、保险、会计、会展等专业服务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积极鼓励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本市重要的新兴产业和电子商务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业培育工程。鼓励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的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提供电子商务咨询、资讯、法律、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支持已初具规模的一批具有影响力、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导向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站发展,积极推动高附加值的电子商务衍生品的开发与应用。推动信息服务业企业联盟发展,建立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行业电子商务整体解决方案。鼓励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快与国际电子商务市场接轨。

六、“十二五”本市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一)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

加强电子商务的物流支撑体系建设。发挥电子口岸平台与高速公路、港航电子数据交换(EDI)中心整合优势,提升口岸物流信息化水平,基本实现与长三角、长江流域及国内国际主要口岸城市联网,提高电子商务物流的通行速度。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鼓励快递、城市配送、冷链物流、中转分拨中心等现代物流的发展。支持专业化物流信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基地。

(二)电子商务支付服务体系

加强电子支付对电子商务的有力支撑。在实现人民币跨行支付、跨境支付、票据等管理服务电子化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第三方支付,鼓励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银行卡支付、预付卡支付等多种新型支付渠道的发展。注重对不同支付方式和渠道的整合和兼容,在政府和金融管理机构的统一要求下,加强对电子支付的风险控制。重点推进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发展,加强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控制,为其他领域电子商务交易提供资金结算与转账服务。培育一批具有全国领先地位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发挥其在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的骨干作用,支持有实力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上市,推动跨境支付和跨境交易。

(三)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体系

加强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相关部门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鼓励建设第三方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基于电子商务交易信息的信用评估和管理制度,建设电子商务企业诚信联盟,开展信用评价结果公布机制研究,不断强化政府监管,严格行业自律,降低网络交易风险,保障交易安全和防范网络欺诈,打击利用电子商务从事各种违规违法犯罪活动。根据电子商务在身份认证、信息比对、电子签约、网络支付、物流配送、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主要环节的信用特征,逐步完善信用评价、信用担保、信用保险、信用保理、信用支付、商账追收等信用服务链,为电子商务的安全运行提供支撑和保障。

(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以技术、产品、服务、制度为抓手,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安全服务体系。提高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技术防护和交易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推进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在电子商务交易系统中的应用。强化电子商务用户和交易数据安全,培育实名认证、数据保全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安全服务业态,扶持一批电子商务安全服务企业发展。推动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加强对网络经营的综合执法,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五)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以宽带城市、无线城市、“三网融合”建设为契机,以显著提升网络承载能力和设施综合服务水平为重点,建成城乡一体、全市域覆盖、应用丰富的光纤宽带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提高基础通信业务服务质量,促进运营企业与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合作,发展规模化和服务创新的数据中心,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落实电信主管部门有关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许可的规定。

(六)电子商务标准体系

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支撑作用,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化。组织重点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领域的相关标准研究与制定,以及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对标活动。鼓励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成立技术标准联盟。针对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制定企业联合标准。开展重要电子商务标准验证与应用以及标准化示范试点,推动优势企业、技术组织实质性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争取参与国际、国内标准的制定修订,抢占该领域标准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七、“十二五”本市电子商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发挥市电子商务发展联席会议的指导协调作用,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形成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合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习惯思维方式,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关系,全方位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积极发挥区县政府的作用,根据自身区域定位和产业发展,支持和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搭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行业自律活动,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二)政策保障

研究制定鼓励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措施,实行政策聚焦和工作聚焦,破解本市电子商务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加强财政税收、贷款融资、土地规划、人才培养、政府监管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大力扶持本市电子商务的发展。结合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行先行先试。完善电子商务统计方法和统计体系。

(三)资金保障

加大对本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持力度。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与新型贸易现代化专项工程,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鼓励各类担保资金向电子商务倾斜。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积极发挥与国家参股设立的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和本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符合发展方向、成长性好的电子商务中早期项目。从调结构出发,调整现有的可以用作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类政策性资金,盘活现有资金存量。支持有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和中期票据等,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壮大。

(四)人才保障

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电子商务应用意识。培养和引进一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电子商务人才构成、素质、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国际竞争比较优势。通过“筑巢引凤”,结合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的实施,大力集聚海外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构建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有效激励机制,推动本土电子商务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不断涌现。针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创新创业需求,为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子女教育、就业、创业等方面配套服务政策。逐步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资质评定、职业资格分级等评价体系。重视电子商务学科教育,优化电子商务教学科目,创建电子商务创新基地和实践基地。发挥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电子商务培训认证体系,开展面向企业和市民的电子商务培训,将上海建成全国一流的电子商务人才教育高地。

(五)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外电子商务机构的沟通合作,联系国外政府部门和商会、研究机构等组织,建立电子商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网络。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的对外合作,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联合国贸发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等国际与区域组织电子商务相关工作。举办中国(上海)电子商务国际论坛,推动电子商务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广泛交流与推广。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国际标准和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修订。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