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外贸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黄金期、转型跨越的机遇期。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编制和实施外贸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紧紧抓住国际经济格局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及我省转型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实现外贸发展的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全省对外贸易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阶段,对全省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外贸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十一五”时期,我省外贸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全省进出口总值达到143.9亿美元,创改革开放以来新高。虽然“十一五”后两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有所下降,但2010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仍达125.7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27倍,年均增速17.8%,高于全国15.9%的平均增速。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0.39%上升到2010年的0.42%,提高了0.03个百分点。

(二)外贸增长由出口拉动向进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008年,我省进口、出口比例为35.8∶64.2,外贸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拉动。2010年,进口、出口比例转变为62.56∶37.44,外贸增长主要依靠进口拉动。这一转变是我省外贸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标志性转变,改变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的格局。

(三)外贸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从出口商品结构看,2010年,全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5.73%和9.75%,比2005年分别提高8.93和6.75个百分点。农产品出口8336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1.46倍。从贸易方式结构看,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为19.33亿美元,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5.37%,比2005年提高了1.57个百分点。从贸易市场结构看,进出口前三大贸易市场份额由2005年的45.36%下降到2010年的41.19%,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占比大幅上升,国际贸易市场格局进一步优化。

(四)外贸主体数量和结构不断壮大和优化。

2010年,全省登记在册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3569家,比2005年增长88%。有进出口经营实绩的企业1056家,比2005年增长13.3%。全省经备案登记获得对外贸易经营权的非公有制企业为3473家,占总数的97.3%,比2005年增长87%。2010年,全省进出口额上亿美元的企业达25家,上5000万美元的企业37家,分别比2005年增加20家和15家。上亿美元的进出口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88亿美元,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70%,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五)市场多元化战略初见成效。

2010年,我省对外贸易国别达到163个,对各大洲主要进出口市场的双边贸易全面增长,其中对欧洲的贸易额增长95.7%,对大洋洲贸易额增长42.9%。对巴西、东盟、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贸易额分别增长26.7%、70.3%、17.96%。我省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货物贸易由10.5%提高到15.5%,与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的货物贸易所占比重由7.2%提高到15.7%。

(六)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十一五”时期,太钢300万吨不锈钢项目投产使其进出口额由2005年的8.54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30.35亿美元,占“十一五”时期全省进出口增量的31%。富士康项目进出口额由2005年的2.07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9.94亿美元,占“十一五”时期全省进出口增量的11.2%,占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量的41.95%,占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量的101%,占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量的64.5%。

“十一五”期间我省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外贸总量仍然偏小。2010年,我省进出口总值占到全国进出口总值的0.42%,与全省GDP占全国的比重2.3%不匹配。全省外贸依存度为9.16%,比全国外贸依存度49.45%低40.29个百分点。二是进出口商品初级化和单一化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2010年焦炭煤炭、不锈钢板材、金属镁等传统四大产品出口合计21.11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4.8%;进口产品中,矿产品进口42.76亿美元,占进口总值的54.3%。三是高度依赖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比较小。2010年,国有企业进出口69.13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4.96%,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2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7.5%。四是贸易区域布局不合理。2010年,太原进出口79.13亿美元,运城进出口10.45亿美元,两市进出口合计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1.22%。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分析

“十二五”时期,我省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仍将深入发展,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推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为我省开拓市场提供新的支撑。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化加快发展,有利于培育我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也有利于催生适应现代生产的现代化流通;国内产业加快转移,有利于提高中西部省份产业竞争能力和外贸发展能力。从我省看,中部崛起战略、转型综改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我省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为我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便捷的物流环境。工业新型化有利于培育我省外贸新优势,为外贸发展提供新的产业支撑和产品支撑;农业现代化和县域工业化有利于发挥我省农业比较优势,扩大特色农产品和深加工农产品出口;市域城镇化有利于推动城镇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外贸经营主体,优化省内外贸区域发展布局;城乡生态化有利于催生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为我省外贸在高端产业和产品出口上提供支撑。

但是,我省外贸发展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仍面临着多重挑战。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带来的高失业率和金融去杠杆化,导致欧美国家消费需求相对疲软,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难以恢复快速增长。各种技术性壁垒层出不穷,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向制度化发展的新趋势。主要货币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市场缺乏稳定供应预期。从国内看,我国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土地、环境等要素面临成本上升和供应趋紧的双重压力。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环节,大部分外贸企业在技术创新、标准制订、营销网络和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与贸易强国企业还有较大差距。从我省看,我省支柱产业大多属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外贸稳定发展的产业支撑力度较弱。国家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及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将会进一步压缩我省传统出口产品的增长空间,实现外贸跨越发展难度加大。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总体战略,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发挥现有比较优势,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在外贸规模增长上实现跨越。加快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上实现跨越。加强外贸服务体系建设,在外贸促进和外贸公平竞争环境建设上实现跨越。充分发挥外贸对我省改革、发展、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外贸发展新路。

(二)主要目标。

发展目标: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出口年均增长10%,进口年均增长15%。

转型目标: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提高到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提高到20%以上;扩大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保持农产品出口稳定增长;煤化工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提高到10%以上;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比重提高到30%以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