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高新区瞄准国际市场 五年实现千亿产值

四川绵阳高新区走出了一条国际化道路,从西三角到长三角;从渝沪广到美英日;从国内引资到全球招商……

“三年再造一个高新区、五年工业产值过千亿。”成功跻身500亿元产业园区后,这个宏伟的蓝图是高新区的又一整装出发。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魏德谦给出答案,该园区将借力对外开放,把开放作为第一要务,通过招商引资冲刺千亿园区。

产业链的增长极效应

很难想象,几年前,除了长虹,高新区世界500强工业企业的入驻率为零。

招不来大企业,就没有大产业。如何改变散、小、弱格局,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围绕传统电子信息产业,高新区开始瞄准国际市场,对接全球产业链条。

最终,让高新区尝到甜头的是一家来自美国,名叫’艾默生’的公司。2009年,进驻高新区的艾默生与此前已在高新区建立生产基地的美国普思以及长虹之间形成互补,合力拉长了绵阳电子信息的产业链条。

大企业的入驻,一举激活了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巨大潜能。追随艾默生西进的脚步,一批来自东南沿海的电子企业纷纷迁入绵阳为其配套。目前,以深圳雄韬电源为代表的10户配套企业年销售额已达5亿元。长期为艾默生配套的高新区建诚电子科技公司更是做出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已建成了专门的配套工业园。

从“五天引进一个项目”到“三年再建一个高新区”,前瞻网记者了解到,短短几年时间,围绕电子信息传统优势产业,高新区逐渐形成了九州工业园、华正电子OEM配套工业园、岷山机电工业园、笔电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而随着天通、弘奥达、俊宏、桑立德、永驰等一大批配套企业的建成,电子信息产业的集群效应将进一步显现,高新区将构建西部乃至全球最大的电力电源生产基地。未来,电子信息产业有望形成200亿元产值,产业吸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对外开放两条腿迈步

一条腿,通过招商阵地前移借船出海;一条腿,通过内外联姻壮大总量。实施大招商、大产业、大服务战略以来,高新区迎来了对外开放的黄金时期,开放型经济发展风生水起。

开放型经济是高新区做强总量、做优质量的先决条件和重要支撑。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高新区把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目光聚焦央企、欧美、日韩、台港澳四大板块,大力开展驻点招商,发挥驻沪、驻深、驻蓉三个招商引资办事处的窗口和前沿阵地作用,重点对美国伊顿、日本岛津、台湾智邦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和世界知名企业实施全方位跟踪对接。近年来,该区成功引进美国、日本、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独资、合资企业30多家。而随着普思公司、连康电子、九州数码等一大批出口加工贸易企业的抢滩登陆,有力地推动了高新区经济的外向型、国际化发展。

与此同时,高新区通过以商招商、以会招商、院所招商的创新方式,积极促成项目抱团发展。通过鸿强电子引进了台湾斐成,通过恒奥电子引进了华正科技,通过电子九所引进了浙江天通等企业。依托长虹、九州、新华以及艾默生、中国重汽等大企业,吸引关联企业来绵抱团发展、共生共赢、形成集群,并充分发掘企业家的人脉关系资源,引荐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家来绵投资兴业。

对内转型升级迸发活力

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累计增长287.64%,西磁磁电累计增长149.92%,中杨特种玻璃累计增长223.64%,东方特塑累计增长109.24%……在2011年,高新区大部分企业实现了高速增长。

让传统产业更优,运行质量更高。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高新区设立了专门的科技攻关项目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地方匹配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科技技术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好、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科技创新项目。据前瞻网了解,去年,该区筛选了60余家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编制并实施倍增计划,投入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50余家企业获得了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认定,申报专利576项,获准426项。今年,计划申报科技项目50项,申请专利500项,实现’新三板’上市企业6家。通过技改扩能和转型升级,积极鼓励一批企业签订海外订单,主动“走出去”发展。

展望未来,高新区发展产业目标笃定:一方面通过做大优势产业规模,升级换代传统支柱产业,促进产业集中集约集群集聚发展。一方面主动对接国家促进政策,抓紧编制和实施发展规划,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紧建设“三网融合”实验室、体验中心、播控平台和试验基地,推动’三网融合’相关产业尽快上规模、成基地。

如今,在绵阳这块西部热土上,正在高速发展中的高新区已成为吸引外资的新翘楚,众多外国企业瞄准了绵阳高新区蓬勃的发展商机,正摩拳擦掌伺机而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