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发家史:白手起家创建富士康终成台湾首富
郭台铭发家史:白手起家创建富士康终成台湾首富
20多年前,郭台铭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老百姓,谁也没有想到,他日后能成为台湾首富。但是,如今的郭台铭,已经连续多年获得台湾首富的头衔,其创办的鸿海集团及其旗下的富士康,已经在全球遍地开会,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代工帝国。
香港首富李嘉诚,其实并非白手起家,毕竟他有一个好岳父支持。但家境贫困的郭台铭,无论做什么都只能靠自己,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日后的工作,或是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郭台铭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人们无法想象的白手起家的艰难。
郭台铭发家史:白手起家创建富士康终成台湾首富
英雄莫问出身低 黑手雄心与天齐
对于鸿海的成长过程,郭台铭曾经说过:“阿里山的神木(台湾最著名的风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绝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回顾鸿海成长的过程,其中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台铭自己能够体会。
郭台铭出生于1950年,是家中老大。由于家境贫寒,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1973年2月,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不过一年时间,因经营不善,原股东逐一退出,企业成了郭台铭的全资公司。
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的按钮做起。这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仅有15名员工。1975年,易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郭台铭立即从日本购买设备建立模具厂,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其后他又陆续投资建立了电镀部门与冲压厂。
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郭台铭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1985年,郭台铭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开始在台湾之外开拓市场,并创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台铭已经成功打造出他的“连接器王国”。
白手起家目标大 雷厉风行明赏罚
自初创鸿海,郭台铭的奋斗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要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为实现这一宏大目标,他创造了自己的经营哲学。
郭台铭称鸿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他要做的首先是选客户。自进入个人电脑领域,鸿海的客户就锁定了IBM、英特尔、康柏、戴尔等国际一流大厂。为了达成目标,他曾经在美国自己开车,住12美元一天的汽车旅馆,跑遍了美国的52个州,跟世界大厂商做生意。
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郭台铭索性在康柏总部旁投资建了一个成型机厂,康柏只要有新设计,当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终获得了康柏的长期订单。为巩固与这些大厂商的关系,郭台铭坚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应商。可以说正是这些大厂的订单成就了鸿海今天的格局。据说,现在全世界每5台电脑中就有一台装有鸿海的产品。
但光有客户还不行,郭台铭背后依靠的还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创业后,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台铭认为,他应该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坚持至少工作15小时。
在企业管理方面,郭台铭治厂如治军,重视纪律,讲究细节。郭台铭用人方面的口头禅是:“不管高科技还是低科技,会赚钱的就是好科技”。为了获得高回报率,他用人唯才,奖惩分明。对表现优异的员工与技术骨干,郭台铭从不吝啬,给予巨额奖金。近几年每年年末鸿海员工聚餐,郭台铭提供的奖品总值都高达数亿元新台币,头奖高达数千万元。但对竞争对手,他则一律以敌人视之,难怪台湾科技界都称他为“枭雄”。
鸿海在台湾已经具备了技术能量,但最终得以壮大的根本原因,与郭台铭投资内地的决策密不可分。1988年,郭台铭经过慎重考虑,在深圳成立了广东深圳富士康精密组件厂,生产电脑周边接插件。在这里,郭台铭找到了他成功的着力点,即得到了丰沛廉价的土地与劳动力资源,开始了企业飞速发展的历程。如今,鸿海在深圳、昆山、杭州、天津等地设有36家全资子公司,专业生产电脑接插件、精密零组件、机内线缆、精密模具及电脑整机。
正是靠着在内地的投资,郭台铭得以实施“扎根中国,放眼全球”的策略,达成全球最大的电脑整机和零组件生产企业集团及全球个人低价电脑的主要制造基地的经营目标。
5月25日,深圳富士康集团发生该集团今年以来第11宗员工跳楼事件,共造成9死2重伤,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富士康负责人、台湾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5月26日上午从台湾飞赴深圳,揭开危机处理序幕。郭台铭表示,“我除了道歉还是道歉,除了痛惜还是痛惜”。当日,郭台铭在深圳当着社会专家学者、员工代表、媒体记者等千余人的面深深三鞠躬。
这样一个有着无限荣誉和成绩的富士康企业曾风靡一时,老总郭台铭管理企业的铁血手腕也曾叱咤,面对郭台铭深深的三鞠躬,我们是否能从背后看到他曾经的岁月与脚步?
郭台铭发迹于台湾,跟随他打天下的也几乎都是台湾人。最著名的有“十二金刚”,风格强悍深受郭台铭师传。
富士康的一个天然的体制问题是同工不同酬,待遇机会论籍贯而非能力;或者可用一句话概括:台湾籍员工领导内地员工,内地员工领导更基础的人力。在薪资制度上,则台湾籍员工远高于内地员工。
显而易见,郭台铭更加信任台湾籍员工。年底分红、奖励或者抽奖,内地员工奖励少许现金,台湾籍员工一般都直接发股票。在台湾籍员工较集中的事业群,内地员工的发展空间更加有限。这也是富士康公司内地人才流动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曾被富士康引以为傲的人才激励政策,近年来也逐渐消逝,如“1-3-8留才计划”(即工作满一年奖励三个月薪水;满三年再奖励三个月薪水;满八年可获得一套住房)。近几年深圳住宅价格飙涨,2002年之后入职的内地员工几无可能获得住房奖励。
而台湾籍员工的问题也越发突出。一位离任的台湾籍员工说:“大家都觉得太辛苦,且常需要长期出差。”郭台铭也注意到台湾籍员工的人力成本太高,现在股票可发的少了,年底分红少了,办公条件一般。“台湾圈子很小,了解了富士康在内地的一些声誉及企业文化特性,很多人就不愿意到鸿海来干了。”
比人才流失更令郭台铭头痛的,恐怕是接班人问题。数年前郭台铭曾提出由其三弟郭台成接班,但2007年郭台成因白血病早逝,这给了郭台铭很大打击。
郭台铭之子郭守正太过年轻,年仅30岁出头,目前精力主要在投资电影上。郭台铭为儿子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刚拍了一部以老家山西晋商为主题的电影。郭台铭的二弟郭台强早已另立门户,有自己的事业。郭台铭与现任妻子结婚育有一女,更不足谈接班。
如今金融危机渐过,但近年的市场变故,无疑加深了郭台铭的危机感。一直坚持代工而不做自己品牌的富士康,已经开始尝试战略转向。郭台铭提出了“万马奔腾”计划,声称愿意给每个创业员工数十万元无息借款,支持其创业开店。这一计划实际上是郭台铭冀望整合公司资源、扩展销售渠道的一个方式。5月8日,“万马奔腾”计划的首家实体店在深圳龙华开张,专门经营富士康自产的电子产品。
另一举措是建立“飞虎乐购”网站,布局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属虎的郭台铭十分爱虎,“第一本传记就以虎命名,他也曾说长了翅膀的老虎比老虎更厉害。”接近郭台铭的人士称,“他现在在想很多新的动作,其实也都是在尝试。”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