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新中国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大学生

前瞻经济学人

罗荣桓:新中国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大学生

在新中国十大元帅中,只有罗荣桓是大学生出身。在25岁前,他一直奔波在青岛、武汉、上海、广州等地求学,想当工程师,立志实业救国。

今年4月初,罗荣桓的儿子、前二炮副政委中将罗东进来汉作报告,他回忆说:“我听父亲说过几次,他说能去教书最好,最大的愿望是当个老师。”

1927年4月,罗荣桓到武汉大学前身——武昌中山大学求学,在这里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度过了最后的学生生涯,投笔从戎,走上革命道路。到他当年7月离开,罗荣桓在武汉来去匆匆不过百日。

武汉大学原档案馆馆长徐正榜曾经主编《老武大的故事》一书,其中一则讲述罗荣桓在武汉读书的经历。徐正榜认为武汉经历是罗荣桓革命生涯的转折点。

罗东进说,“父亲一直觉得自己是近视眼,不适合从军,却没想到自己终究还是参了军,也没想到会在军队里干一辈子。”

前瞻经济学人

罗荣桓:新中国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大学生

补考插班进武汉大学

上世纪20年代,罗荣桓在青岛、广州等地辗转求学,在学校参加和组织各种学生运动

1927年初,已经回到家乡湖南衡山寒水乡南湾村的罗荣桓,突然收到好友彭明晶的来信,信中说,他已离开青岛参加北伐宣传队,随北伐军由广州来到武昌,转入中山大学,建议罗荣桓也来这里读书。

彭明晶是四川安岳人,在青岛念预科时和罗荣桓同学,在成都上中学时曾受到恽代英的教诲,思想进步,生性活泼,品才又好,与罗荣桓是青岛大学学生会的负责人,他们共同领导全校学生参加“五卅”运动,在反帝爱国的革命斗争中结为好友。

好友彭明晶此时的来信和建议,让罗荣桓又喜又忧。喜的是他的追求知识、上大学本科的夙愿有望实现,忧的是他在家乡刚刚发动的农民革命运动是否还能坚持下去。

经过反复权衡,罗荣桓选择到武昌求学。

那年4月14日,他动身前往武汉,为了避免意外,他在这天夜里,由一位农会积极分子护送,秘密出发。临行前,他回到家里看看已经熟睡的刚刚半岁的小女儿,俯下身子亲了亲,然后告别家人出发。罗荣桓到达武汉后,通过补考,插班进入武昌中山大学理学院一年级就读。

在武大加入中国共产党

罗荣桓进入武昌中山大学时,正碰上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处于危急中,全校师生投入到反蒋、讨蒋的革命工作,因此课上得很少。

此时的武汉,从外表看革命气氛依然热烈,但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政治舞台上乌云翻滚,一场摧残革命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时年25岁的罗荣桓积极参加各项革命活动,表现出非凡的组织才干。经昔日好友、如今又是武昌中山大学同学的介绍,1927年5月,罗荣桓在中山大学加入共青团,担任团支部组织干事,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

在1983年版的《老武大的故事》中,记录着罗荣桓在老武大求学的3个月里,一方面抓紧时间学习功课,学习外语,一方面积极投身革命活动。

1927年5月22日,罗荣桓参加了全校学生在理科演讲厅举行的隆重追悼南北烈士大会,中共一大代表、武大校务委员李汉俊教授在会上发表演说,“常有一般号称革命同志,均自以为我是重要分子,我不能随便牺牲,牺牲了必须有很大的代价,这完全是错误的思想,我们必须无论何时何地,均必须有牺牲的决心。”

追悼大会悲壮激烈,“打倒一切反革命派!”、“继续死难烈士精神”等口号响彻武昌上空,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去。

离校前写了两封家书

1927年6月15日,学校邀请鲍罗廷顾问、杨贤江、恽代英、孙哲生、何香凝等革命人士在罗荣桓学习的理科演讲厅演讲。随后不久,学校组织了“到农村去”的宣传活动,罗荣桓所在的理科院系的学生,奔赴武昌县广大农村,开展宣传、演讲、调查等工作。在20多天的农村宣传工作中,罗荣桓的组织、宣传才能又一次得到锻炼和发挥。

7月初,罗荣桓接到中共湖北省委的通知,分配他到通城县开展农运工作。他服从党组织安排,放弃了当工程师的理想,临行前,他把心爱的教科书、英汉辞典,还有计算尺等都送给了同学。

坐在教室的书桌前,罗荣桓给家里写了两封信。一封写给父母,让他们再不要给他写信,因为今后行踪不定,生死未卜,希望父兄能帮忙他照顾从前包办婚姻娶的妻子颜月娥和小女儿的生活。另一封信是给颜月娥,告诉她为了革命他走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家,希望她改嫁。

信发出后,罗荣桓投笔从戎,奔向革命,再也没回过家乡南湾村。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