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为创业板鼓与呼 创投是种树不是种韭菜
7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4岁,文化大革命;25岁,大学毕业;38岁,改革开放;40岁,硕士毕业;67岁,创业板成立;今年,他已是71岁。他就是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守仁,投资潮今天为您介绍这位可爱、智慧、敢爱敢恨的老人。
对于中国的创投业,王守仁有点像传道士,从行业的启蒙、各地行业协会的建立,以及多家国内创投公司设立的背后,我们都可以看到王守仁的身影。
1分之差没上北大 与马凯是人大研究生同班同学
王守仁人生经历十分丰富,他出生于山西太行山区贫困农家,靠政府助学金读完了中小学和大学。1962年因1分之差没考上北大经济系,而转读山西大学教育专业。
大学毕业后,王守仁又在长治地委、山西省委从事政策研究工作。文革结束后,王守仁还当了两年公社主任。1979年,王守仁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改革开放初入学的中国人大经济学研究生,许多人都已经功成身就,有一些已成为国家部委、地方省市的主要领导。王守仁同学7人中成就最大的是现任国务院副总理马凯。
1982年毕业后,王守仁在当时的煤炭部工作。1983年,王守仁又和人大教授一起来到了深圳,参与筹建深圳大学,并担任了特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之后就一直工作在深圳改革开放最前线,与这座城市的金融发展结下不解之缘……
参与创建深创投 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第一任掌门人
1984年,担任深圳大学特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的他赴港考察,目睹了香港东区海底隧道以上市发股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的盛况。这给了他关于资本市场魔力的启蒙教育。
1989年,深圳在国内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王守仁提出了配置国有股股权的过渡办法——60%股权归国家。这一方案后来被运用到了深圳第一批股份制企业万科、金田的身上。
之后,王守仁下海到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交易公司赛格,出任公司战略研究室主任。但他所提出的以股份制发展大规模集成线路设想最终以夭折收场。
王守仁于1994年南下香港,担任中国农业发展信托投资公司香港分公司总经济师。其时正逢香港兴起产业投资基金热。王帮助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功收购了内地公司股权,从中学到了创投的实战运作。
1998年,他回到深圳,递交给深圳科技局一份如何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建议。1999年他参与筹建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并担任秘书长(简称“深创投”)。
2000年,传来国家高层酝酿设立科技板块以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消息。随后,创业板落户深交所也明朗化。为配合创业板筹建,从这年10月起,深交所A股新股发行及上市被全部停止。
备战创业板,激荡起了中国创投发展的第一轮高潮。当年10月的深圳高交会上,深圳市政府颁布了《深圳市创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暂行规定》。这份文件要求创投机构成立具有行业自律功能的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并赋予创投公会相当大的职权。政府还要求在工商局注册的创投机构都必须到创投公会登记。
而创投公会的第一任掌门人,正是王守仁。管理深圳数百家创投企业,全力推动着中国创业投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和创业板的早日推出。
“2000年创投公会成立的当年,就有30多家创投企业入会”。王守仁回忆说,到2002年,共有入会企业140-150家,其中创投公司达到70到80家。
本土创投布道者 创业板是他二十年的情结
然而,幸福时光并没有持续很久,创业板的梦想刚刚开启就遭遇到了严重的挑战。成就了无数创业板神话的纳斯达克指数急转直下,数千家高科技公司退市,日本、韩国、欧洲等地的二板市场关闭,香港创业板的交投清淡。这让还处于襁褓中的中国创投机构面临着生死劫难,一些等待“冲板”的企业也出现了命运分化。
“2002年到2004年那个时候VC的日子很难过,很多做创投的人改行。”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回忆称。创业板出台遥遥无期,缺少退出通道,深圳的许多创投在第一批钱烧出去后迟迟无法变现,一些小型创投公司或者倒闭,或者转行到二级市场搏杀。
创业板的延后,让许多创投人士唏嘘不已。王守仁的态度则是支持延后,他坚持认为,条件还并不成熟。为此,他曾开导其他人说:“我们创投是种树的,不是种韭菜的,韭菜一年可以种几次,但种树就要有耐性。”
王守仁已经是一个古稀的老人,等创业板,他已经足足等了十年有余。在《创业板管理办法》推出之时,他难掩心中激动,“做创投比养一个 ‘孩子’还难。”王守仁感慨万千。
他说创业板是他二十年的情结。在创业板怀胎的十年间,他到处奔走呼告、大吵大嚷。创业板迟迟未开,又受到网络泡沫的冲击,中国创投业的天空一片阴霾。王守仁作为深圳创投同业公会的秘书长,再一次挺身而出接受中央的调查。
面对中央对创投业“不务正业”做法的质疑,王守仁据理力争“投科技30%,投下以后又没法退出,没法变现,没法赚钱。当年他们学大寨也有句名言,先治窝后治坡嘛,你连窝都没有你怎么治坡啊!”现在看来,创投在中国已蓬勃发展,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讲真话乐于助人 被人尊称王老
初识的人会认为他脾气暴烈,因为他经常在一些讨论会上不留情面地对政策提出严厉的批评和建议,熟识的人则佩服他的敬业,他几乎每天都与创投机构的负责人见面,讨论行业事务。
“跟王老完全不像跟一位老人聊天,他的反应之快、思维的活跃程度,很多年轻人都比不上。”笔者不禁这样感慨。
从他的讲话和文章中可以看出,王守仁不是咬文嚼字、满口概念名词的“理论家”,而是平凡的道理加上可操作的机制设计。在中国创投业发展的历程中,曾有不少的门派纷争,但不管哪一伙都喜欢他,因为他讲真话,乐于助人,因此,人们亲切地称他“王老”。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