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 盘点那些不得不说的诺奖经济学家

前瞻经济学人

201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当地时间14日揭晓,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芝加哥大学教授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J·席勒获奖。

诺贝尔在1895年的遗嘱中并未设立经济学奖,不过瑞典央行为了纪念诺贝尔,在1968年增设此奖项,1969年起才开始颁发。

诺贝尔经济学奖已经走过45年,在这45年里,出现的一大批奇葩经济学家得主,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吧!

将善变进行到底的缪尔达尔

历届诺奖经济学家中,对于该奖项态度最为迷离的当属缪尔达尔——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彼时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者瑞典银行的董事,缪尔达尔起初是对此表示支持的,即使面对异议份子对其“科学性”的质疑,他依旧力陈设立经济学奖的重要意义和经济学的科学性,最终使瑞典皇家科学院接受了这个建议。

人是善变的。缪尔达尔后来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否定此奖项,站到了自己曾经的对立面。在他看来,和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都不一样,经济学算不得一门学科,甚至还向皇家科学院提议取消诺贝尔经济学奖。

有意思的是,1974年,他和哈耶克因在货币和经济波动理论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以及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内在依赖性的分析而共同获得了诺奖。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历届经济学诺奖中最为奇葩的一对。这是因为,两人的思想取向完全相反,缪尔达尔参与了福利国家政策和制度的设计,属于老牌凯恩斯主义者,而哈耶克为此制度的强力抨击者,被学术界视为“极右翼”。据说,瑞典皇家科学院最初是想把此奖颁发给瑞典本国的缪尔达尔,但他的观点过于偏“左”,为了平衡,就选了个异国的右派人物哈耶克。

只不过,缪尔达尔最终将善变进行到底。他先是接受了这个奖项——也认可自身在制度设计方面的贡献,没多久又后悔了。缪尔达尔给出的理由是,这样的评奖有“政治意义”。

唯一的女性诺奖经济学家

毫无疑问,这是个男权的社会,经济领域也不例外。若非奥斯特罗姆出现在200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就被男人们全部占领了。

对于许多经济学学者来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显得非常陌生。当年,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声明中提及,奥斯特罗姆得奖是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做出贡献”。

严格意义上来说,奥斯特罗姆更是政治学领域的明星。她研究的领域主要在公共选择、公共政策、经济治理等领域,可以说是一位研究边缘性、综合性的科学家。但经济与政治是不分家的,她正是从政治学的视角研究经济领域的各种问题。

作为美国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她和丈夫一起创立了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且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

中国的学者对她的研究生也不算陌生,每年都会有两三名中国学者和学生被邀请至研究所进行系统学习。

当然,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都非奥斯特罗姆般聪明和幸运,没法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但是,能够嫁给诺奖经济学家也是不错的。你看,美国即将迎来首的史上首位女性美联储主席耶伦就很不错,除了自身的成绩外,其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老公为其政治资本增色不少。

被自己坑了的诺贝尔经济学家

熟悉华尔街的人,或许对长期资本对冲基金(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印象不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不少精英以在长期资本工作为荣。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资本的合伙人就包括了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莫顿和马龙•斯科尔斯,这两人被称为现代金融学之父,共同发明了金融期权数学模型。其中莫顿还是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的高徒。后者曾将莫顿誉为现代金融理论界的“牛顿”。

两人加入长期资本后,试图用他们的数学模型来决策该公司金融投资业务。

开始盈利不错。只是,这两个家伙的运气太不好了。后来规模扩大之后,俄罗斯政府突然宣布推迟偿还短期国债引发的抛售浪潮,与此同时,基金的长期债券难以出手,而这两个家伙的数学方法却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以至公司的损失更加惨重,最后,美国政府出招才未导致引发金融大动乱。事发时,距离他们获得诺贝尔奖仅一年时间。

理论联系实际是个很大的课题。但是被自己的理论坑了的诺贝尔经济学家也就这两哥们了。

事实上,严格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算不得真正的诺奖。 诺贝尔奖是根据A-B-诺贝尔遗嘱所设基金提供的奖项。诺贝尔在其遗瞩中规定,该奖应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

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而是由瑞典中央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只不过其评奖程序与奖金数目和其他诺贝尔奖项类似。

对于经济学奖的设立是否符合诺贝尔本来的设想,一直以来都有争议。诺贝尔的曾外孙、人权活动家彼得·诺贝尔就曾说过,诺贝尔本人是不会认可这个奖项的,它是“经济学家为提高自己的名声所搞的公关行动。

事实上,一些诺贝尔经济学家的出场费确实因此水涨船高。克鲁格曼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第二年立马开始了他的首次中国行,三天的时间里走访了三个城市。据说,一场演讲加论坛,开价19万美元,三天下来他的钱包里,大概吸纳了近400万元人民币。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