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业产能过剩 大企业推动联合重组

水泥市场面临季节性“倒春寒”。据前瞻资讯数据监测中心显示,2010年,中国水泥行业前十家企业平均生产规模为4730万吨,CR10(十大厂商生产集中度)仅为25%,企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严重偏小。

前瞻资讯研究院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保障房需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按照新开工房每套用3吨水泥计算,就将造就2000多万吨水泥的刚性需求。2011年,全国水泥产量20.6亿吨,同比增长16.1%,增速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到2011年12月末,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达到了1042万吨,同比上升达20.3%,水泥过剩量空前。

前瞻资讯建筑业分析师张剑星认为,其实早在2009年,国家已经有水泥行业的政策导向,严格控制新增水泥产能,执行等量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并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不符合原则的项目严禁开工建设。

但是落实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2011年,中国水泥总产能达到27亿吨,实际产量20.6亿吨,过剩约24%,部分区域的产能过剩更加严重。与此同时,一大批在建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大干快上;部分落后产能又偷偷开工、死灰复燃。

全行业竞争激烈,但整体盈利水平低下,产能发挥率较低。整个预拌混凝土平均设备产能利用率仅在40%左右,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部分地区,部分小规模企业不正当竞争,技术质量管理水平差,甚至偷工减料、偷税漏税、应收账款数额大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预拌混凝土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行业的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张剑星认为有关部门应该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行政手段,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淘汰落后工作按期完成。尤其是要严禁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另外,落后水泥产能比较多的省份,要加大对企业联合重组的支持力度,通过等量置换落后产能建设新线,推动淘汰落后工作。毕竟大企业的工艺水平、管理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相对较强。在土地、矿山和电力等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有能力的大企业,就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