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珍珠行业呼唤政府扶持 产业链亟需完善
海南珍珠闻名遐迩
很多人到海南旅游除了带走一些椰子类的工艺品外还不忘买一些珍珠。海南珍珠声名在外这是毋庸置疑的。
俗话说“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这句话的意思是海南拥有中国一流的珍珠原料。
南海珍珠,随着年来海南旅游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已经成为海南本土最富有特色的代表性产品,也成为广大游客与消费者海南旅游竞相购买的纪念产品之一。目前,省内民营珍珠企业有数家,那么,海南如何在容量巨大且不断增长的珠宝市场中,实现战略突围,对于海南省珍珠企业来说,他们的出路又在何方呢?
海南珍珠品质独特
在中国的大地上,珍珠以其优异的品质、天然珍珠的特色品质,征服了大江南北的消费者,成了消费者不可忽视的唯一选择。据前瞻资讯数据中心监测显示,2011年海南省人均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旺盛是刺激金银珠宝行业发展的两大因素,据推算,海南的珠宝市场未来将继续高速增长,年增速可能超过10%。
目前,珍珠行业只有从大小、颜色、光泽和圆度来评估珍珠的粗略行业标准,尚未建立终端消费市场网络和国际销售网络,缺乏向国际顶尖品牌冲刺的优质珍珠品牌,这些问题都表明国内的珍珠行业还很不成熟。有专家表示,普遍的看法是海南珍珠行业发展空间大、前景好,正在呈现产业集聚化发展、产业链不断延伸与升级、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品牌意识增强和品质不断提高的趋势,要创出国际品牌,还需要整个珍珠行业从产品品质、设计理念、工艺及品牌推广上加大力度。
据前瞻资讯轻工纺织行业研究员高猛介绍,近些年来,海南加大了珍珠产业的科研投入,一方面养殖珍珠的质量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大量低档珍珠被开发利用,但尽管如此优质珍珠的出产率依然很低,高档珍珠市场还是供不应求。未来珍珠市场巨大潜力将逐渐显现,国际珍珠价格上扬应是大势所趋。
珍珠文化日渐衰弱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珍珠文化日渐衰弱,这也是珍珠珠宝首饰行业不景气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改变中国珍珠目前这种低档、廉价、老气的印象,必须重新解读珍珠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使用珍珠的国家,珍珠和玉被并誉为“东方之美者也”,帝王皇妃、达官巨贾无不以珍珠装饰为荣。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古波斯人曾把珍珠作为月亮的标志,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里,古埃及、印度、波斯等国的王亲贵族先后开始大量使用珍珠,十五世纪前后,欧洲许多国家甚至立法规定人们按地位、等级来使用珍珠。可见,珍珠历来满足的是人们彰显身份与地位的心理需求。而如今,解读珍珠文化要在充分利用历史内涵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发掘消费者新的心理需求。
呼唤行业标准和自律
海南珍珠一度成为游客回家的送礼佳品。然而,珍珠商家多从旅游购物起家,起步较低。行业标准的缺失、市场的鱼龙混杂、低端的恶性竞争,都为当地珍珠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敲响了警钟。规范市场准入、提高检测水平、规范产品价格、淘汰不合格企业正成为海南珍珠产业面临的一系列课题。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珍珠养殖大国,淡水珍珠占到了80%,海水珍珠占到了60%。从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海南的海水珍珠销售与品牌都排在了中国第一位。在国内市场,珍珠产业多年来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使得珍珠在国内珠宝消费群体中存在着消费力不足、不能被广泛认同的问题,中高档、优质珍珠所占比例很少。海南拥有丰富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应该在珍珠尤其是海水珍珠产业上成为标杆之地,海南的珍珠企业应走高端路线,才能摆脱高产低质现状的急先锋。
分析指出,目前海南珍珠缺乏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现在从政府到企业应把珍珠作为一个地方品牌,共同进行培育,引领整个行业发展,最终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消费时尚,使海南的珍珠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其实相关呼吁持续了多年,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力度不大,很难实质改变市场现状。”高猛表示。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