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要求食用油企定期上报价格信息 被指违背市场规律

前瞻经济学人

食用油企业面临较大成本压力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日前,发改委价格司召集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鲁花集团、九三油脂集团和汇福粮油集团等5大小包装食用油企业进行谈话,要求上述5家企业建立食用油价格报告制度,定期向国家发改委报送食用油出厂价、批发价和零售价。

接近中粮、益海嘉里等企业的知情人士透露,这一食用油价格报告制度,“将从8月15日正式实施”。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目前,益海嘉里、中粮集团、鲁花分别占据国内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45%、15%及7%-8%的份额,加上九三、汇福,共拥有超过70%以上的市场份额。根据“二八”原理,发改委管住了上述5家企业,也就管住了80%的市场销量。

本报就此消息致电中粮福临门、益海嘉里和汇福集团,这三家企业均表示“没有接到相关通知”。

在发改委召集上述5家企业谈话第二天,作为中储粮市场化运作的中储粮油脂公司就表示,“中储粮油脂小包装食用油近期不涨价”。

5家油企价格定期报送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发改委价格司要求,“从8月15日开始,益海嘉里、中粮集团、鲁花等5家企业,每周周三中午之前要将各自企业的小包装食用油产品的出厂价、批发价和零售价报送到国家发改委”。

这是发改委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两次出面调控食用油市场。7月24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召集益海嘉里、中粮集团两大行业巨头谈话,希望两大企业食用油品牌能保持价格稳定。

由于前一阶段受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等主要油脂油料出口国气候异常的影响,上述国家大豆产量预期下降,从而影响国际油脂原料价格,传导到国内,引发鲁花、中粮、益海嘉里等企业旗下花生油都有不同程度的提价。而外界担心这轮提价会引发整个食用油行业的提价潮。

知情人士表示,前一阶段不断有企业传出涨价,让发改委开始改变以往对食用油市场调控的思路,将约谈改为相关企业定期汇报本企业食用油价产品价格,能更好地跟踪市场价格,为制定调控政策做准备。

2011年国内小包装食用油销售量为670万吨,上述5家企业小包装食用油产品占据了国内市场大部分份额。一食用油企业市场部负责人表示,益海嘉里目前约占国内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份额的45%,中粮福临门占有15%,鲁花拥有7%-8%的市场份额,三者加在一起占据约68%的份额。再加上九三和汇福,5家企业拥有超过70%以上的份额。

上述知情人士进一步表示,建立重点企业食用油产品价格报告制度“很可能会成为一项制度,以后会长期实行下去”。

其中一家食用油企业内部人士表示,发改委是按照《价格法》规定来制定这项政策的,作为企业应支持这项政策。另一家食用油企业的人士则表示,“如果有这方面的政策,发改委肯定是从稳定物价方面考虑的,不过从市场层面考虑,不太符合市场规律”。

食用油不提价

受此政策影响,准备提价的企业也都暂缓提价。

益海嘉里旗下金龙鱼品牌食用油原计划8月1日起调价,幅度约在5%。7月底,一大型食用油企业市场部负责人透露,“我们看到金龙鱼品牌下发的通知单,新的价格体系调整方案已做好,这个价格调整包括大豆油、调和油,我们预估他们会在8月份提价。”不过,益海嘉里方面表示,“现在不让涨价了,现在成本有压力,有一定亏损”。

对于行业企业近期提价动向,国内食用油行业专家王瑞元称,今年美国大豆产量要下降,大豆价格上涨,企业成本上涨,在合理范围内提一下价格是可以理解的。食用油企业提价不是为了利润最大化,他们的提价考虑是理性的。另外发改委出面调控主要是从国家宏观政策来考虑,稳定价格有利于稳定民生。

在益海嘉里、中粮、鲁花等企业出于成本考虑的提价因为稳定物价因素被暂时搁置后,中储粮下属的中储粮油脂公司也主动明确表示“不提价”。

8月14日,中储粮油脂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表示,“因为都是新的工厂,特别是在能耗这块是低于国内的其他企业,所以我们的加工成本会比同行业的普遍水平低6%”,“我们会利用上游的资源优势,尽量控制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稳定终端价格,努力维护食用油的市场稳定”。

截至7月底,中储粮油脂公司小包装食用油“金鼎”实现5.4万吨销量,中储粮油脂计划今年实现小包装食用油20万吨的销量。王庆荣表示,“我们的最终目标已经进行了调整,五年内计划占整体市场份额的15%,也就是120万吨。”

由于体量小,中储粮油脂公司未在发改委约谈范围内,但其也被相关部委赋予调控食用油价格的重任。

王庆荣表示,“有关部门跟我们是有沟通的,我们也做了一些汇报。沟通主要涉及到对市场的判断,同时我们也给决策部门提供一些建议”,“让我们提出怎么样稳定市场、稳定价格的建议”。

由于近期发改委要求食用油企业不涨价,也有食用油企业希望国储油脂油料能向上述5家企业定向拍卖,以缓解上述企业的成本压力。不过,王庆荣表示,目前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消息。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