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行业产能过剩如何规避?
今年年初,工信部发布《铝工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明确了未来铝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进一步转变铝工业发展方式,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针对这一《规划》,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厦顺铝箔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成秀评价说,《规划》对煤(水)电铝加工一体化模式给予了较好的评价,认为可“为铝工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规划》指出,目前“煤(水)电铝一体化比例低,竞争能力弱”,“十二五”期间要“促进煤(水)电铝加工产业融合”,“鼓励煤(水)电铝加工一体化,提高产业竞争力”。目的是进一步加快能源型企业向铝及铝加工行业的延伸,降低铝加工产品的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近年来国内铝加工行业投资过热,产能过剩严重,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导致许多铝加工企业长期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在这样的形势下,陈成秀提出“煤(水)电铝加工一体化模式”,应有进一步科学的阐述和正确的引导。他用统计数字对铝加工行业存在的乱象加以佐证:一是2011年中国电解铝产能已超过2550万吨,产量1960万吨,产能利用率仅76%。由于产能明显过剩,国家在2003年起就限制盲目加大投资电解铝项目。二是2011年中国铝加工材产能已经超过2800万吨,产量2350万吨,目前在建和筹建的铝加工材产能至少有1500万吨,总产能已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因此,在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 铝加工已经不再被列入鼓励重点,只有少数高精加工产品属于鼓励类项目。“即使如此,目前包括航空铝板、高速列车用铝合金产品等也已经出现过度投资现象。”陈成秀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在煤(水)电铝加工一体化的政策导向下,拥有煤(水)电资源优势的国有企业,在各级政府及其投资管理、银行信贷、土地管理等部门的支持下,将出现更大规模跨行业投资进入铝加工行业,新增产能的重复建设将无可避免地进一步扩张,无法得到遏制。在这种趋势下,行业的恶性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对已经建成的铝加工企业,特别是东部地区的铝加工企业将会造成极大的冲击。过度的竞争势必造成社会投资的巨大浪费,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他特别提出,《铝工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应对煤(水)电铝加工一体化的提法做进一步的科学阐述和具体指导。
为此,陈成秀建议:第一,煤(水)电铝一体化要以能源开发综合利用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不能以铝业为中心;第二, 应以科技创新作为接合点,在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大前提下实现一体化发展;第三,要鼓励能源型企业以并购重组方式发展铝加工业,支持跨地区的产业链整合,推动现有煤(水)电企业与铝加工企业加强产业链合作,不宜鼓励新建或扩建铝加工项目。
陈成秀还表示,如果上述建议被采纳并得以实施,将有助于规范相关产业的发展,避免出现产能过剩和盲目建设,促进铝工业的良好发展。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