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产能过剩 风电行业“寒冬”加剧
今年,北方呈现暖冬天气,下半年整个北方平均风速比往年要小1米/秒左右,而这就意味着发电量大幅减少,风电企业感受到阵阵“寒意”。
实际上,因为年初风机脱网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蝴蝶效应”,今年的风电行业可谓“命途多舛”。但相对于损失些发电量的风电业主们来说,这个冬天之于设备商们要更加严酷。
“你要活下去,就必须从别人的嘴里抢肉吃。”一家风电设备商的销售经理杨凡(化名)表示。
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2011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公布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目标,其中风电的目标为:到2015年风电装机达1亿千瓦,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
“按照这个目标及我国已有的装机量,接下来的几年每年的新增装机也就1500万千瓦。”业内人士分析。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仅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三家企业,去年在中国的装机容量就达到了约1074.45万千瓦。而考虑到全球经济低迷的现状,在短期内国内任何一家企业的出口业务,都不太可能出现飞跃式的增长。
风机设备产能过剩是现实情况。
前路如何走下去?仅从眼下的信息披露来看,一些行业内人士猜测,今年增势依旧迅猛的联合动力,极有可能成为新增装机最多的企业;而此前高调进入风电行业的三一电气则多次被传退出,“逼得”其总经理吴佳梁不得不召开媒体见面会辟谣。
如果不考虑联合动力与三一电气的背景,将两家企业过往的发展曲线做简单比较似有偏颇,但这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风电行业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你也可以把这样的现状归结为‘国进民退’。”杨凡说,“这不单是风电行业特有的情况,只是这个行业的许多特点都决定了国企,尤其是与发电企业关系紧密的国企更加有优势。”
这样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足以佐证的是许多企业都试图“捆绑”一家发电企业,这其中不乏外资企业的身影。而对于一些“傍大款”未遂的企业来说,市场拓展可能要难得多。
去年底,华电集团与江苏新誉风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双方共建新能源设备生产和工程工程包的股份制公司,其中华电集团占股51%,江苏新誉为49%。
几乎是同时,华电集团的二级单位国电南自则以2.88亿元参与了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定向增发,获得18%的股权。风电开发商与设备商联姻远非行业新趋势。
随着行业的发展,如今市场内频频可见外资企业活跃的身影,并且他们正在加入风电行业产业链的整合,业内人士应引起重视。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