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业受消化瓶颈制约无奈弃“风”
为抢占风电资源,国内大企业纷纷上马风电项目,但因总体消化能力不高,前期不顾后果的“跑马圈风”正在让风电大省尝到“苦头”。
电监会8月初发布的《重点区域风电消化监管报告》显示,2011年,“三北”地区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907小时,同比降低266小时;弃风电量达123亿千瓦时,弃风率16.23%,弃风电量对应电费损失约66亿元。其中蒙东地区的弃风比例则达到了25.26%,在“三北”15个省区中居第二。
省内消化不足、外输通道不畅、技术瓶颈制约、储能设施经济性低等一系列问题也已经严重制约了风电大省的可持续发展。
风电装机和发电量大幅增长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我国目前共规划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东北、华北、西北包括了其中6个以陆地风电为主的风电基地。因此,“三北”地区并网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占全国85%以上。
蒙东电力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蒙东地区风电装机规模为656万千瓦,占区内装机比例超过31%;今年上半年蒙东风电发电量52亿千瓦时,占蒙东电网总发电量的14%,占蒙东全社会用电量的30%,占公司供电量的45%。
辽宁省截至2012年7月底,发电装机总容量3663.31万千瓦,其中风电456.48万千瓦,占12.46%,同比增长32.33%,已经成为省内第二大电源;今年前7个月,辽宁省累计发电量866.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5%,其中风电发电量47.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1%。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截至今年6月,全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千瓦。其中,国家电网调度范围达到5026万千瓦,6年年均增速87%,我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而据内蒙古自治区电力行业协会风电分会的统计,风电企业保证每年平均运行小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可以获得盈利,低于2000小时就会亏损。目前内蒙古投产风电场94座,但只有44座风电场的运行时间达到每年2000小时以上,即一多半的风电场是亏损的,且年运行不满1000小时的还有13座。
消化不足成最大制约
实际上,大规模风电消化一直都是世界性难题,国外也面临弃风问题,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风电消化问题则更为突出。
舒印彪表示,一方面,我国风资源集中、规模大,远离负荷中心,难以就地消化。而国外风资源相对分散,80%以上的风电能够就地消化;另一方面,我国风电集中的“三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不足2%,特别是冬季由于供热机组比重大,基本没有调峰能力。
不过,在我国风电资源条件和系统调峰能力与国外差距很大的情况下,我国风电聚集地区的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却都超过了国外。其中,内蒙古东部和西部、甘肃酒泉、河北北部4个地区风电装机占比分别达到22%、21%、20%和26%。
“通辽目前有13家风电企业入驻,截至2012年6月底,并网风电场27座,总装机容量350.48万千瓦,另外还有多个在建项目,但多数风电场是赔钱的。因此,今年通辽地方政府已经停批新项目。”通辽电力公司总工程师张忠杰表示。
同时,由于大规模风电在当地难以消化,因此需要高电压远距离外送,但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大区之间的网架联系还很薄弱,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和与之相适应的全国联网能力。
此外,风电大省内部也存在风电规划与电网规划不够衔接的问题。辽宁省电力公司总工程师王芝茗介绍,我们国家这些年大量的风电场是被“拆分”的。
“按照国家规定,风电的核准,5万千瓦以上由中央政府来核准,5万千瓦以下由省级政府核准。这些年地方政府发展风电的积极性很高,但有很多项目开发单位为了直接通过省级核准,把整装风电场都拆分成4.95万千瓦以下,往往是风电场已经核准开工了,电网还没有核准,造成先核风后核网,电网配套建设无法统一。”王芝茗说。
国家电网在2011年底投运的河北张北县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无疑是解决风电调峰问题的重要措施,但由于设备核心技术还未突破等因素限制,目前储能厂的经济性还比较低,无法实现规模化推广。
对于当前风电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多位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在目前风电主要还是就近消化的情况下,国家电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做,一方面是充分地优化调度,尽可能让风电优先发,现发、多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跨省跨区通道,今年蒙东蒙西发电量创历史新高,蒙东二分之一的贡献是东北电网,蒙西三分之一贡献是华北电网;再者,在现有情况下采取措施,提高风功率预测水平,推动风电场建设自己的风功率预测系统,使得风电可以像常规电源一样有计划,能够计划安排,而不是盲目地安排。
同时,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建议,在电源结构不合理、火电调峰能力差的情况下,应建立系统内其他电源为风电调峰的运行机制,这也是提高系统消化能力的主要措施。
在加强跨区域输送方面,国家电网则提倡建设智能电网。“智能电网的重要功能是安全、无缝地容许各种不同类型的发电和储能系统接入系统,尤其是为可再生能源提供技术支持、接入平台和运行保障,促进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张正陵介绍说。
另外,只有大幅度降低成本,储能才可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王芝茗表示,目前国内储能技术已相对成熟,未来在储能设备上可大大降低成本。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