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LED行业面临产业危机
国内LED产业在快速发展进程中,逐渐趋于饱和。2011年下半年,LED行业景气度并不乐观,下游需求将承载很大的行业压力。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强,LED终端需求前景疲软,厂商规模化削减产能,供应商库存天数也随之下降。但与此同时,由于渠道流通周期不断缩短,效率有了大幅提升,交货期普遍缩短,客户等待时间降低,因此,当前库存状态并未给市场带来较大的影响,相反,市场灵活性更强。
“十二五”期间,LED光源技术被中国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月至7月,中国LED行业计划新增投资总额达1256亿元。据了解,上游衬底和外延芯片是投资的重点和热点,企业狂奔突进的势头依然不减。但是,LED产业在中国虽然表面上发展得热火朝天,产业短板却也随之浮现。业内人士表示,在整个产业链中,上游的利润回报最高,但该领域的核心专利技术却掌握在日本日亚(Nichia)、美国科锐(Cree)、德国欧司朗等海外巨头手中。而在外延片和芯片领域,美国和日本企业处于垄断优势,拿走了60%以上的利润。中国大部分LED企业,只能在产业链末端的封装领域,争夺余下不到40%的利润。雪上加霜的是,就算是这仅存的下游市场,中国企业经营起来也并不是那么自如。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LED企业的投资和规模都相对较大。钧多立的倒闭也让深圳多家金融机构一度紧张,此前有传钧多立拖欠深圳建设银行龙华分行贷款3000万元(人民币,下同,597万新元),拖欠中化集团远东国际租赁公司1728万元,拖欠供货商已登记款项1200多万元。此外,钧多立还拖欠担保公司3300万左右,以及一些目前尚未公布的高利贷。
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钧多立公司2009年的销售额在8000万元左右,去年更是一举突破1亿元。一位公司内部员工称,由于今年经济形势不好,公司的销售业绩也一落千丈,不仅不能和去年相提幷论,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状况还要糟糕。
同时,公司急剧扩张,在四川等地建立工厂,大笔投资进行招聘扩建等,使得公司的财务出现空前困难,最终资金链无法支撑而断裂。在如此危局下,产业转型将是LED企业前行的重要出路。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