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筹建180个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

随着国家产业规划与经济格局的转变,一场产业梯度转移的大潮在国内兴起,这对地处中部的河南又是一次发展的良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成为河南各地发展经济的重头戏。包括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等河南举办的大型招商引资盛会,接连不断。

与此同时,河南进行了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生动实践。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不仅仅是地方招商引资的主平台,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实现集聚集约发展,也成为河南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一座汽车城的崛起

“就在2008年这里还是一片黄沙地,周围有养猪场和林地。”郑州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党委书记杨勇手指园区内一排排宽大的厂房车间说。

杨勇介绍,2011年集聚区生产汽车14.7万台,占河南汽车产量的40.2%,实现销售收入167亿元。汽车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围绕集聚区内郑州日产、海马商务、河南红宇3家整车生产企业,园区内已集聚了郑州东工、郑州泰新、郑州宇傲等40家零部件生产及仓储物流企业,不断拉长的产业链条,使这里已成为河南最大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汽车园建设起始于2008年。“当时县里成立了一个建设指挥部,拿出1000亩地,依托郑州日产及下属公司东工来吸引配套企业。2009年初,在郑州日产召开的年度供应商大会上,中牟县领导向与会众多厂家发出了邀请。”杨勇说,以后每年就会来十几家配套厂。

当地曾有一个轻型汽车厂,被海马汽车兼并,这样海马的一个总装厂也搬到了中牟。另一家总装汽车企业红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的一家生产防爆车、通讯车、冷藏车等的专用汽车厂。

3家大型总装汽车企业,如同3只蜂王,吸引了一大群工蜂前来。一大批零配件企业纷纷落户中牟。

前瞻网了解到,一期投资10亿元的东风日产发动机缸体缸盖项目,今年9月投产。投资5亿元的西峡汽车水泵项目设计平面图,下周设计出来……一批在建的项目正在进行。

在郑州日产的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忙碌着,一辆辆汽车正在装配线上组装。总装车间工段长蒋战国说,汽车生产有四大过程: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一种车型大概需要2000多种配件。”

蒋战国表示,对供应商来说,他们在郑州日产周边落地,有这样3个好处。第一,供应商可与公司总装生产的变化、调整做到同步。第二,汽车用的很多零配件,是轻抛货物,货物体积大,不太好运输,就近建厂可减少运输成本。第三,供应商可减少库存,避免占用大量流动资金。

郑州宇傲公司总经办主任王欢说,宇傲是一家来自天津的企业,为夏利、奔驰轿车生产配套的汽车冲压件,全国有11家公司,河南公司专门针对日产进行配套。

“我们原来给日产的供货都从天津发过来,零部件难免有磕碰变形。”王欢说,现在距离郑州日产的总装厂不到3公里。

郑州江东汽车零部件公司总经理代国刚表示,他们是江铃汽车集团参股的公司,主要为郑州日产提供汽车底盘件、车桥、车架。他们2009年过来,当年投产。另外他们也为在开封的奇瑞汽车供应驱动桥等汽车零部件。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近两年,在河南各地承接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一种抱团转移、板块承接的态势正在出现,产业集群发展、链式发展特征明显。

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龚绍东认为,由依赖跨区域采购向本地配套供应转变,能大幅度缩小龙头企业采购半径,有利于由产业分散形态向集中形态转变。

传统农区的工业突破

一直以来,豫东黄淮地区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曾被称为“豫东塌陷”。而现在,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主动作为,推动工业发展,正成为破解“豫东塌陷”的突破口。

太康县是豫东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但近两年来,太康先后引来台湾、香港、江苏、浙江等地一大批客商考察投资。

“目前全县共引进项目53个,总投资176.65亿元。”太康县县长唐广辉介绍,正是靠承接产业转移,太康实现了传统农区工业发展的有效突破。

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的纺织工业在太康兴起,当地正倾力打造全省有影响的纺织产业转移基地。据介绍,目前太康已成为承接江浙闽等地纺织业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不到两年时间,仅承接江苏南通纺织产业转移项目就有8个,总投资21.16亿元。

前瞻网获悉,太康在产业转移破题后,已经进入了选商阶段,围绕主导产业承接关联度高的项目。最有代表性的是五年内总投资100亿元的鸿闽纺织产业集群项目,将有50家企业投资入驻,涵盖纺、织、染、服装加工、物流、市场等配套项目。

一家广东惠州转移过来的企业宏星制衣公司行政管理课长杨从林说,他们是台资企业,总公司在广东惠州。他们先在河南鹿邑建了一个厂,然后打算再建一个厂。

太康县得知宏星制衣的想法,马上派人到鹿邑找老板林秋霖,扑了空,又迅速追到惠州。此举感动了林秋霖,决定投资太康。2010年10月签约。

通过良好服务的口碑,以商招商,企业老板亲身感受,口口相传,带动了一批关联企业跟随而来。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通泰纺织通过联系江苏鸿文纺织,引进了投资5.5亿元的鸿文纺织新型服装面料生产项目;万利源棉业利用与南通康福特纺织集团的合作关系,成功引进了投资6亿元的海盟织造坯布生产项目,海盟织造又介绍引进了江苏永安集团投资10亿元的30万锭精纺梳项目。纺织服装产业在太康形成了“抱团”投资、“扎堆”入驻、集群发展的好态势。

中国产业集聚区网首席顾问杨建国总结太康县的经验认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注重人力集聚、土地集聚、项目集聚、品牌集聚,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老工业基地内的协作与竞争

在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河南180个产业集聚区不仅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还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主阵地。

“围绕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集群,进而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这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河南省既有“无中生有”,如富士康入驻中原,还有相当多“延链补链”的项目,如印染产业的引进,就填补河南省纺织、服装链条间的空白。

前瞻网了解到,去年全省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已有85个,初步培育形成特色产业集群94个,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已经凸显。

洛阳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装备制造业实力雄厚,发展之中处处是故事。轴承产业就是其中之一。

洛阳拥有我国专业水平最高的轴承研发机构和国内轴承行业三大骨干行业之一的洛阳LYC轴承公司(原洛轴集团)。2004年前的洛轴集团,不少人员“厂外有厂”,利用集团资源搞活自家企业,最后洛轴集团不得不因经营困难等原因为永煤集团所兼并。

不过外流的人才也催生了洛阳的一批民营轴承企业。离洛阳城区不太远的宜阳县产业集聚区的轴承产业园应运而生,承接洛阳以及省外轴承企业的转移。

“目前我们那儿的轴承专业人才80%以上都是从洛轴出来的。”宜阳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耿占武说,这一专业产业园区规划占地3000亩,现一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到位,主要承接成套轴承项目,“成套项目一来,很多为其配套的企业很快就跟来了。”

“在生产普通产品上我们已逐渐不占优势,这逼着我们不得不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上转,拿出更多小厂生产不出来的产品。”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的李会智说,新洛轴工程是我们的二次创业,我们已经上马了风电轴承、精密轴承,另外与日本恩梯恩(NTN)的合作项目也正在建设。

“充分利用老工业的基础,我们提出要打造重型装备工业基地,为此要整合各种资源。从一定角度来讲,这是在培育一个更大的产业集群。”洛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杨清伟说。

在承接转移中调结构

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快。

“与西部地区相比,河南在产业基础、市场条件、区位优势等方面较为优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党义说。

前瞻网了解到,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1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一举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0.82亿美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突破4000 亿元,达到4016.30亿元。

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河南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全省共设立了l80个产业集聚区,并从中选定50个特色招商产业园,包括25个特色招商产业园、13个区域产业转移园、12个境外招商产业园,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这些产业集聚区和招商园已经成为河南省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的主要承接地。

河南省除积极组织参加国家举办的经贸活动外,每年都要有针对性地在郑州举办一些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各地市也相继举办了自己的招商节会。在河南上演的一场场招商大戏,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

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河南相继引进了富士康、格力电器、娃哈哈、杉杉集团、奇瑞汽车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有力推动了河南省食品、有色、汽车、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和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

不断培育产业集群,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链式发展,推动着河南的工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如今,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重工业所占比例已经下降,而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在河南省工业结构中所占比例则在持续提升中,为促进产业经济的提升提供越来越大的作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