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小米布阵智能电视应用 互联网巨头野心在膨胀
(文•王亚军)小米手机和乐视网进军智能电视的消息不断传出,扑朔迷离的背后,是互联网公司对传统电视产业的颠覆决心。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互联网巨头们在资本市场上长期占有着最优质的资源,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雄厚的资金优势,展开大规模扩张与产业渗透。
笔者曾经辅导过中瑞思创、方直科技等IT企业A股成功上市,在致力于IPO咨询事业的同时,也始终关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结合创业板市场与互联网个案的研究,前瞻投资顾问(专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上市前细分市场研究和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发现,近年来,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入智能电视领域已成为一股潮流。
受大红大紫的苹果生态系统模式的启发,传统上和硬件制造关系不大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涉足硬件制造,推出具有所谓自主品牌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产品,甚至智能电视应用产品,希望结合自身的内容、渠道等资源,通过打造以自身为核心的“互联网内容+硬件”全新生态系统,以提高用户体验。
早在今年6月份,小米手机就已经传出进军电视领域的消息。2013年9月5日,小米公司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年度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首款47英寸3D智能电视。小米集团或将用互联网思维挑战传统规则。
而比小米电视更早进军电视领域的乐视网,早于2010年登陆国内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视频网站。自去年进军互联网电视以来,始终标榜“互联网电视是趋势,乐视是其颠覆者”。
前瞻投资顾问发现,无论是小米电视,还是乐视网,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对传统的彩电行业提出挑战了,他们更懂互联网时代下的市场趋向和用户需求,他们拥有互联网的基因和分享精神,他们正通过创新来试图逐渐改变这个行业的格局,他们的野心正在膨胀。
乐视网转战智能电视求突围
比起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来,电视机是更为传统的娱乐设备了。传统的电视机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增加更多的频道和更多的内容。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一起便携和随时随地连线的优势,占用了现代人的大多数时间碎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和平板电脑处理工作,看电影,听音乐,与亲人朋友同事保持随时联系。电视机曾经在很长时间里是人们的家庭娱乐中心,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它的地位岌岌可危。
因此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种应用逐步成熟,国内外多家传统的电视机制造商也都在较早以前,推出了很多整合了网络功能的智能电视,但是仍然无法改变电视机白热化的竞争局面。
IPO咨询机构前瞻投资顾问从乐视网公布的消息来看,其“超级电视”将依托乐视网的内容资源和版权,通过嫁接互联网功能在传统电视上,使得传统的电视机成为互联网播放器,使用户可以收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乐视网创始人兼CEO贾跃亭表示,“超级电视”不仅仅是智能电视机,而是未来电视发展的方向。乐视TV超级电视的推出,为乐视“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添加上“最后一屏”,也标志着乐视已建成一套完整生态系统。
我们可以看到,乐视的底气来源,除了自身的网络媒体内容之外,可能更加重要的是自己的国内上市公司地位。据称,近期,乐视网已将与乐视TV业务相关的资产及部分现金注入子公司乐视致新,乐视控股则直接以现金2828万元完成了对乐视致新的增资。乐视致新将在智能机顶盒和智能电视两大领域全面发力,欲颠覆电视产业。9月18日,乐视网董事会通过决议,拟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对乐视致新增资不低于1亿元,且乐视致新将会与包括但不限于产业资金及战略投资方进行深度资本合作,以用于其在智能机顶盒和智能电视两大领域的发展。由此可见,乐视寄希望于通过其超级电视,能够打造出新的商业模式,成就自己“颠覆者”的形象。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模式当然有其吸引力,可以使其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硬件(电视机),未来也可以通过付费来选择个性化的内容。但是乐视所面临的挑战,首先在于其是否能够提供充足的内容资源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次,其商业模式目前而言只是把互联网界面从电脑屏幕或者手机屏幕上搬到电视机上,考虑到前述的电视机在家庭的娱乐功能已经明显弱化的因素,这一模式能否吸引足够的消费者为其买单,还有待商榷。
智能终端或成互联网企业下一争夺战场
目前,最成功的“互联网内容+硬件”生态系统模式应用,莫过于苹果公司。苹果在其iPhone和iPad硬件的超高人气体验基础上,建立了以App Store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并扩展到云计算等新兴领域,其一枝独秀的地位短期内看来无法撼动。此外,亚马逊以其庞大的内容资源为基础正在奋起直追,已经发布了多款平板电脑。
再看国内,发布一款属于自有品牌的手机已经成了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时髦之举。包括百度、盛大、阿里巴巴、奇虎等几乎国内的所有知名互联网公司,都分别推出了(或者正在推出)自有品牌的手机。
IPO咨询机构前瞻投资顾问认为,对于这些互联网公司来说,通过拥有自主品牌的手机,在与硬件厂商的合作过程中获得主导地位,将自身的特色应用预装在手机中,从而达到控制互联网入口,绑定手机用户互联网消费习惯的目的。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试图捆绑用户的做法尚难以称得上成功,前瞻投资顾问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首先,这些手机目前都是使用谷歌公司的安卓操作系统,整体用户体验基本相同,硬件上留给互联网公司提高用户体验的空间并不大,各家手机都走入了“比拼硬件、比拼口水”的怪圈,硬件项目上几乎无法获得稳定的利润。
其次,软件方面,各家互联网公司本身的资源有限,软硬件研发技术力量也有限,只能在自己的现有互联网内容资源基础上,开发出几个相关应用,内置在系统中。这些应用大部分用户体验一般,也就无法和其他品牌手机形成差异化,更无法达到互联网公司期望的绑定用户、建立自有生态系统的目的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争夺移动互联网的主导权方面,苹果、谷歌、微软,或许还应当加上黑莓,几大操作系统背后的领袖企业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这场战争结果如何,实在是难以预料。面对越来越多的“参战者”,移动互联网市场能否容得下这么多生态系统,也是一个疑问。
国内互联网公司推出的手机,在系统方面是千篇一律的谷歌,硬件方面是相差无几的流行配置,内容方面都只有几个屈指可数的相关应用,无法形成个性化、差异化的用户体验。同时,他们对硬件合作商依赖较大,在专业的智能手机硬件制造商面前,并无法取得明显优势地位。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每一家所具有的内容资源都较为有限,不足以独立支撑目标用户的多样性需求,用户粘性无法有效增加。这对于建立一个本质上属于封闭生态系统的目标任务而言,是致命的。但是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传统思维,仍然在影响着这批对智能终端趋之若鹜的企业家们。
让时间颠覆世界
美国知名的互联网杂志《连线》的创始主编、也被称为“网络预言家”的凯文•凯利曾经说,能颠覆一个产业变化的决定者往往是另一个产业的兴起者,所以在过去数十年里,软件颠覆了硬件,然后互联网又颠覆了软件。
因此,未来颠覆互联网现状的也一定是其他领域。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以苹果的这个融软硬件和内容为一体的封闭生态系统模式,是否就是现状的颠覆者?创新往往是无法计划、无法预言的,它只能通过人们的无数次尝试来实现。因此,我们又如何得知,这个颠覆是否已经成熟,还是会继续扩大,会持续多久,而下一个颠覆方式又是什么,来自于哪里,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作者简介:王亚军,系深圳市前瞻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IPO项目三部总监,带领团队给20余家企业提供了IPO咨询服务,主要负责拟上市企业的细分行业研究和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涉及软件、机械、电子电气、新能源、化工、环保材料等产业,具有丰富的IPO咨询服务经验。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