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的同行者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衣公子 来源|衣公子的剑(ID:yigongzidejian)
区块链吸引了太多高手,又劝退了太多热血。
这条路的艰辛至少有两个方面。第一,规模太小。2020年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才区区32亿。区块链出现十多年了,到今天,32亿还抵不上一家巨头公司一天的收入。
第二,诱惑太大。产业里默默耕耘,不知道哪天可以收获;另一边,只要你摒弃原则和使命,用自己技术大牛的光环去发个币或者站个台,立刻赚得盆满钵满。区块链,被投机者和割韭菜玩坏了,最终,民众失望,监管严打,科技公司谈区块链而色变。
这可不是中国独有,你看看美国。2018年微软CTO Kevin Scott说,微软要All In区块链。这才三年不到,微软已经宣告放弃,Azure Blockchain服务再撑到今年9月10号就彻底关闭。
扎克伯格对区块链也是爱过的,养了一头山羊当宠物,取的名字竟然是“比特币”,但是Facebook的区块链实践仅仅是发了一个虚拟币Libra,在遭到科技公司唾弃、各国财政部抵制后,众叛亲离,最终停摆。
你看,也就到此为止了。
说区块链是“无人区”,不为过。
01
无论如何,区块链最好的归宿,是回归产业,服务企业。
2021年6月,国家又发了一份颇有分量的文件《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
到2025年,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初具规模,区块链应用渗透到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
好消息是,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0年9月,全球区块链发明专利申请量3.5万件,授权量2165件。其中,来自中国的申请量有2.1万件,占比60%,授权量也有998件。
截至2021年6月,经国家备案的区块链应用系统已经达千余个,全国建立区块链产业园40余个。
毫无疑问,“区块链+实体经济”这条路,中国势在必行。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消费互联网做得很好,但是产业互联网成绩几乎空白。
在美国互联网江湖,消费和产业一度各占半壁江山。消费互联网中有大家熟悉的Google、Amazon、Facebook、Uber,这些企业,中国都有对标的。
美国产业互联网既有老牌的IBM和甲骨文,也有少壮派的Salesforce(2300亿美元市值)和Workday(600亿美元市值),创业公司做到100亿美金市值的公司也有很多。都知道,产业互联网比消费互联网大很多很多。然而可惜的是,这一块,中国完全没有对标的公司。
中国在企业服务行业里成绩惨淡,原因是多元的。
过去几十年,中国市场的红利就没停过(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市场红利、杠杆红利、工程师红利、下沉红利……),一个接着一个涌现,中国企业们只要胆子大就能挣钱,闭上眼往前冲就行了。当然也就没有意愿和需求,静下心思考战略、改善管理、提高效率。
但这些年,大环境明显不一样了。增长停滞,竞争激烈,产能过剩,本土企业们要寻找新的出路,有关企业服务的思考会越来越严肃和紧迫,需求越来越多。
区块链的特点是公开、可溯源、不可篡改。这些都是技术词汇,回归产业,区块链最有价值的地方,是这两个字——可信。
中心式的环境下,只要在系统里把数据改了,就真的改了。但是,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的手段,分布式记账,参与交易的多方都会在自己的账本里加密记录,通过交叉验证,一旦有人改了数据,马上就会暴露。这样一来,数据的可信性大大提高。
可信,听上去很简单两个字,背后的用途和价值是无限的。
比如二手车交易,既可以实现资源充分利用,又可以促进消费,绝对是利国利民。但是,中国的二手车市场一直上不去。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二手车市场交易额,竟然只有3亿人口美国市场的一半。
二手车市场最大的难题,用西方经济学的术语叫作信息不对称,用中国的俗话来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卖家轻易以次充好,久而久之,买家对市场失去信心。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市场,死了。
区块链是治疗信息不对称极好的手段。
去年,奇瑞汽车和蚂蚁链合作,在奇瑞汽车的芯片中加入区块链模块,让车辆、行车、电池等数据在加密后流转在区块链上。
数据可信,能做的事情瞬间多了很多。
快速崛起的电动汽车,电池占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夸张地说,买电动车就是买电池。那么,如果电池的使用记录,通过区块链锁定住,变成可信的,那么电动车在二手车市场的透明度就大大加大,甚至可能率先完成标准化。
不仅二手车交易,区块链还可以抚平汽车融资租赁、抵押贷款的痛点。我们都知道,银行喜欢以房子做抵押的贷款,因为房子跑不了,房子价值和“位置(location)”关系大,和“使用程度”关系小。
但是银行非常不喜欢汽车做抵押的贷款——车每天在外面跑,车的价值和使用情况高度挂钩,但车的使用信息不透明。现在,蚂蚁链技术,通过多种维度确认GPS定位、行驶速度、电池、电量、充电状态等信息,任何一个时段的信息无法修改。如果打破汽车融资租赁的镣铐,这对共享出行、商业物流都是大大的利好。
区块链实现数据可信,最大的好处:消除交易对手风险,减少信用中介成本。举个例子,现在银行要做一个项目,由于太多信息不透明,需要聘请会计师、律师、资产评估师……现在用了区块链,数据可信,那么聘用会计师、律师、资产评估师的money就省下来了。这省下来的成本,银行分一些,融资人分一些。
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技术为实体经济降成本,也是我国立志一定要拿下区块链的一个重要原因。
更宏观一点说,最近几年,国家还有一件大事——碳达峰、碳中和。意思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有一个前提,每家企业的碳排放被真实的统计。另外,为了鼓励减排,环保型企业会获得多余的碳排放额度,这些额度可以去市场交易,换成money。你看,左边有监管的大棒,右边有获利的冲动,难怪在中国环保减排的斗争历史中,企业造假冲动始终很旺盛很夸张。
碳达峰、碳中和是最近几年,很重要的国家任务,显然,区块链来的太是时候了。你向上游采购了多少碳,用了多少电,全部立刻上链,不可能篡改。消灭造假,才能鼓励真的勇士杀出重围。
你肯定听过这句话,互联网时代,每一样消费品都值得再做一次。按照这个语气,衣公子也大胆预言一下,区块链时代,所有的交易都必须重新设计一遍。
02
历史告诉我们,基础设施的迭代,不仅仅会改良已有的产业,而且会孕育出新的物种。
比如从2G到3G再到4G,每一次无线传输的迭代,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而且会催生新物种,3G会诞生iPhone,4G会诞生抖音、共享出行。
当年,支付宝做移动端,改变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付款的机器由PC变成手机,更方便?不是的,更大的红利是嘀嘀打车、共享单车,是无现金社会,逼小偷转行,小商小贩也不再因为收到一张假币而一天白干。
我们要关注的,是新基础设施造就的新物种,好的创业机会往往藏在这里。
区块链对于产业的改造注定是广泛而深刻的。
文娱产业,区块链是保护产权最好的方式,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蚂蚁链先做了数字版权服务平台“鹊凿”,又推出IP商业平台。我之前就说过,这是一次iTunes式的变革。多年前,互联网盗版音乐横行,乔布斯整合音乐产业,推出iTunes,不仅是对盗版的有力回击。而且,把音乐行业的批发模式(卖一张专辑),转变成了零售模式(单卖一首歌)。
在蚂蚁链的基础上,IP授权市场从原来的“批发”变为“零售”。从前,只能花大钱买一个大IP,孤注一掷,但是最终东西卖得好不好,能不能回本,不知道。现在,IP可以零售,商家合作一个IP,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实现“按件付费”,卖出多少件付多少版权费。买家不亏本,有更大意愿多合作一些IP;卖家,看得见可靠的数据,多卖多赚,而且,因为模式变了,采购变广,一些小IP也有了出头的机会。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NFT,让人眼前一亮,又非常诧异。Twitter的第一条推文的NFT拍出了290万美元的高价。不知名艺术家的一幅画,数字版的NFT拍出了6930万美元。
NFT就完全是新物种了,是区块链带给行业的新东西。支付宝也常识性的上线了几款NFT付款码,唯一的遗憾是,每次都抢不到。
因为区块链,文娱产品已经有了新的东西,创作者的路正在越走越宽。显然,区块链这个平台上,空间是无限大的。蚂蚁链只管低头踏踏实实好好修路就行。
03
区块链和互联网很像。生命伊始,都是由泡沫走向产业。
世纪之交,美国公司抢着在自己名字上添加“e-”前缀或是“.com”的后缀,因为只要和互联网沾一点边,股价就是成倍地涨,全是投机。反倒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纳斯达克指数一泻千里,互联网由投机回归产业,才真的开始改变世界。
区块链的旅程肯定也是如此。
但是,区块链和互联网又很不像。在互联网的开创期,中国创业者有众多美国案例作为模仿对象。
到了蚂蚁链,已经没有画好的路线图,跑到了无人区。
蚂蚁集团的历史就是建设信任的历史。
网购没有信任,所以做担保交易,有了支付宝。
淘宝商家要贷款周转,但银行不信任,阿里又自己做淘宝贷款,到今天是网商银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任是生活的润滑剂。支付宝又做了移动支付、芝麻信用免押金。
作为第一个创新者,蚂蚁当然是有贡献的。到今天,消费互联网的信任问题,应该说,已经建设完毕了。中国的电商渗透率全世界独领风骚(交易额比第2名到第11名相加还多),现在连传统银行都纷纷上马针对个人的无抵押信用贷款,中国无现金社会的好处人尽皆知。甚至,我想说,消费互联网已经被服务地太好了,以至于大家反过来,开始担忧,个人隐私和数据,担忧过渡消费。
从这个维度看,蚂蚁是在往前走的。蚂蚁链,不变的部分,是那个核心:解决信任问题。变的是,来到了,很难啃的产业互联网。
阿里在产业互联网有过成功的经验——阿里云。
阿里云,给阿里带来战略级别的跃迁,是公认的阿里质变的一步。阿里云为什么成功?因为解决了一个真实的问题:中小企业的计算和存储难题。
蚂蚁链的出发点,也是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让信息可信,降低信息交换的成本。
这个方向,肯定是正确的。那么多鼓励区块链行业的政府文件足够为这个光明前景背书。
但是,去往光明的这条道路注定是艰辛和曲折的。很重要的一点,商业社会是讲究回报的。过去多年,区块链年年叫好,但是产业一直不爆发,有一个根本原因:收益和成本的较量。
区块链的好处,我们都知道,但是成本也真不小,去中心化而带来数据爆炸(每个人都要记账,和自己有关的要记账,和自己无关的也要记账),为了保证数据一致性,交叉验证带来恐怖的计算量。
目前来看,大多数场景里,区块链带来的收益,还小于这项技术的成本。
这是很多人看衰区块链的原因。却恰恰是我认为区块链“天快亮”的佐证。
一项技术,前景赢得一致认可,但是在成本/收益环节卡住了,往往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尤其在中国供应链、价格屠夫、工程师红利面前,成本攻坚战,似乎从来不是问题。过去,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是这样的过程,互联网如此,光伏如此,电动汽车还是如此,未来,区块链也会如此,5G也是。
一旦收益大于成本,就是众人冲出隧道的时刻。那时候,你再来布局,反而晚了。
蚂蚁集团智能科技事业群总裁蒋国飞的思考是,单一的区块链技术无法承接产业需求,因此,蚂蚁链给客户的永远是方案,不是技术。
过去一年,国际贸易、农产品溯源、IP商业平台、集成硬件,蚂蚁链把区块链能运用的产业场景都做了一遍。蚂蚁链品牌升级一年后,终于迎来“上链潮”,区块链不再是一个佶屈聱牙的词汇,而是越来越多的落地案例。
不经让我再次想起开头的问题。中国很少原生技术领先的科技企业,更别说区块链这个无人区。那么,为什么这一切发生在中国呢?
我觉得,这背后的原因,来自一些更宏观的东西。中国持续多年的增长,很多中国品牌已经走到全球同行的最前列,不再跟着别人走,不再机械地“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要自己摸索产业、行业的下一阶段,亲自去探索所在赛道的商业本质,于是,中国企业开始生长出真正的创新精神,试错精神。
我想,这大概就是蒋国飞说的,蚂蚁链一年,他最要感谢的是中国的大环境,要感谢那些敢于尝试新技术,一起试错的商业伙伴。他们才是无人区的同行者。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衣公子的剑(ID:yigongzidejian),作者:衣公子(信托经理、财经作家)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