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炒作奶”哺育已久 多久能独自前行

余水工

3D打印作为在国内兴起较早的创新概念,以“增材制造”的概念席卷A股已两年有余,这一被号称将会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从国外蔓延到国内,从传统产业蔓延到资本市场,也为A股数十家概念公司带来了一场概念与股价齐飞的狂欢。

虽然前景丰满,但现实依然骨感。国内市场的3D打印不但起步较晚、整体产业生产方式粗放、体量较小,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且面临着耗材短缺、成本高昂的问题,难以实现规模化量产的窘境。公开资料显示,A股3D打印这一概念近两年来也并未给相关概念公司带来基本面带来大的收益。

就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和热度而言,3D打印已不复以往。论概念题材的阶段涨幅,周而复始炒作多年的3D打印远不及VR、新能源汽车等题材的涨幅,走势亦不如智慧医疗、工业4.0等稳定和坚挺。

但正是在炒作式微之时,3D打印也迎来材料和技术持续创新、应用推广不断渗透的发展机遇,产业化悄然提速。去伪存真后,昔日明星股能否满足资本市场对3D打印的预期承诺?3D打印又能否由此突破画地为牢的炒作怪圈?

3D打印的炒作热度已持续多年,去年上半年更借势疯牛行情出现迅猛拉升。统计显示,3D打印板块在去年前5个月的累计涨幅达150%。但近一年来,该题材的炒作热度较此前已明显下降。伴随炒作冲动的分流和下降,3D打印板块所适配的投资逻辑也在不断升级、更新。与两三年前板块炒作逻辑不同的是,3D打印产业链经过多年构建已基本成型,技术、材料等创新突破,制造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产研互动也呈现常态化。

技术开源和专利到期为桌面级3D打印机打开了巨大市场容量,非直接制造在工业领域也已应用成熟,未来3D打印发展的趋势,是推动直接制造的工业级领域应用,想象空间极其广阔。在产业化变挡提速的过程中,除不同细分领域的发展和崛起进度先后有异之外,行业公司的发展也出现了微妙变化。

3D打印技术目前已呈现出内生性成长的潜在动力,未来,设备性能提升将与成本下降并行,成为产业公司重要的发展趋势,尽管现阶段3D打印技术还未能成规模化地使用,但经过国内外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实践应用,在一些领域已经展现出很强的内生成长性。

由下游内生需求驱动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的良性循环正逐渐形成。具体而言,即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产业下游生产率,进而促进收入利润回流,再通过提升研发投入、降低综合制造成本,实现下游使用经济性的进一步提高。

基于上述趋势预测,核心技术壁垒、应用推广的渗透率两个因素,将成为3D板块选股的重要主要指标。概念炒作蜜月期渐行渐远,在产业化全面提速、板块投资逻辑升级的北京,3D打印概念股能否进入应用推广和业绩承诺的考核期?

去年上市公司推进相关技术和产品的专项研究、推出创新技术的打印机等生产设备、合作或投资相关技术或产业公司等动作频频。但从业绩表现而言,目前3D打印技术的发展渗透仍处于初期,技术研发的成效直接体现为产能和营收的情况并不普遍。此外,3D打印产业链各环节也需要更为完善的发展,目前未出现相对独立清晰的划分。与此同时,3D打印材料行业的迅速崛起,也为早期进入该板块以及上游材料的行业公司增添了业绩增长点,内生式发展势头已初露苗头。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预计,2016年全球打印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市场规模将实现指数级增长,2018年达到130亿美元,2020年则超过200亿美元。预计未来3~5年国内3D打印迎来‘窗口’期,潜在市场需求巨大,3D打印产业应用前景广阔,超越传统,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军事、建筑、医疗、汽车等领域。未来3D产业发展需要民用板块、模具设计军工制造三架马车来带动。目前3D打印主要运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工业两大领域,占比达36%,同时也在往航空航天制造、医疗领域推广。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陆澜清

本文作者信息

陆澜清(观察员)

关注(3846652)赞(345)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