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4年中国及31省市大语言模型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李灵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百川智能(A04400.SH)、昆仑万维(300418.SZ)、拓维信息(002261.SZ)、浪潮信息(000977.SZ)、科大讯飞(002230.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与欧美大语言模型监管环境对比;中国大型语言模型国家层面发展政策汇总;中国重点地区大型语言模型政策规划汇总

1、中国与欧美大型语言模型监管环境对比

中国的监管环境以集中管理和国家战略为主导,强调技术发展应服务于社会整体利益和国家安全,同时重视社会稳定和道德规范。法规政策方面,中国通过一系列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相关法律来规范技术应用,并在实施上采取政府主导的方式,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来推动技术进步。文化背景上,中国社会普遍接受政府在技术发展中的引导和监管角色。

相比之下,欧美的监管环境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强调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性。在法规政策上,欧美依赖于如GDPR这样的全面数据保护法规,以及现有的法律框架来监管新兴技术。实施机制上,欧美更多依赖于法律框架和市场机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监管过程。文化上,欧美社会倡导个人自由和权利,对政府干预持审慎态度,强调技术自由和市场竞争。

图表1:中国与欧美大语言模型监管环境对比

2、国家层面政策汇总及解读

——国家层面政策汇总及解读

我国大力支持大型语言模型的发展,截至2023年,我国直接支持大型语言模型发展的政策数量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2023年发布,更多是从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算力设备等角度支持行业发展。具体如下表所示:

图表2:截至2023年中国大型语言模型国家层面发展政策汇总(一)

图表3:截至2023年中国大型语言模型国家层面发展政策汇总(二)

图表4:截至2023年中国大型语言模型国家层面发展政策汇总(三)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办法》的出台旨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办法》阐明,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包括大型语言模型在内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监管采取相对严谨但不是灵活性的态度。

根据《办法》,使用范围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众提供生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的服务。国家对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从事新闻出版、影视制作、文艺创作等活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行业组织、企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公共文化机构、有关专业机构等研发、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未向境内公众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不适用《办法》的规定。

《办法》最大的意义在于备案制度。根据《办法》第十七条:“提供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安全评估,并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履行算法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相比此前出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进一步对义务主体进行了明确,要求“提供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即提供者应当办理算法评估和备案手续。

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方面,一是明确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生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优质内容,探索优化应用场景,构建应用生态体系。二是支持行业组织、企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公共文化机构、有关专业机构等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数据资源建设、转化应用、风险防范等方面开展协作。三是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框架、芯片及配套软件平台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平等互利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国际规则制定。四是提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公共训练数据资源平台建设。促进算力资源协同共享,提升算力资源利用效能。推动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有序开放,扩展高质量的公共训练数据资源。鼓励采用安全可信的芯片、软件、工具、算力和数据资源。

图表5:《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促进行业发展具体措施

3、各省市层面的政策汇总及解读

——重点地区大型语言模型政策汇总

目前,大语言模型在我国的发展呈现较强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现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省等经济发达地区,因此,在这些地区,相关政策数量相对较多,而其他地区相关政策数量相对较少。

图表6:中国重点地区大型语言模型政策规划汇总

——重点地区大型语言模型发展目标规划

2023年至2024年,我国大语言模型在区域竞争格局上,北京上海凸显领头地位,争相成为“中国大模型第一城”。

具体来看,北京的AI大模型发展规划聚焦于建设全球影响力的AI创新策源地,通过推动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和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AI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算力支持和产业投资基金,以促进AI产业的快速增长和技术突破,同时计划建设强大的算力基础设施,以支持AI模型的研发和应用。

图表7:北京大语言模型发展规划

上海则着力于AI大模型的产业集聚和生态建设,通过实施大模型创新扶持计划和示范应用推进计划,推动AI技术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上海计划到2025年将AI产业规模扩大至4000亿元,并通过提供算力补贴等激励措施,吸引和培养AI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AI产业集群。上海的规划还包括推动AI开源生态产业集群的建设,以促进AI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图表8:上海大语言模型发展规划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模型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可行性研究报告
李灵卉

本文作者信息

李灵卉(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752541)赞(21)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