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2:《2022年中国航天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李佩娟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航天科技(000901)、中天火箭(003009)、中国卫星(600118)、中海达(300177)、盟升电子(688311)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航天行业市场规模;中国航天行业市场份额;中国卫星发射数量;中国运载货架类型数量

产业概况

1、定义

航天装备制造特指运载火箭及空间运载器、卫星、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器、导弹武器以及相关地面保障设备等产品的制造。航天装备作为主要在地面建造但在空间环境中运行的一类特殊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图表1:航天装备行业特点分析

2、产业链剖析:行业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中国航天行业上游主要分为原材料、电子元器件和配套服务,其中原材料分为新型复合材料、金属合金材料、化学动力推进材料等。中游为航天装备制造,目前中国航天装备制造主要企业为“国家队”,企业规模普遍较大。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主要为电子通信、移动定位、科学观测等领域,其中电子通信领域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图表2:中国航天行业产业链剖析

产业发展历程:行业处于全方位蓬勃发展阶段

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钱学森的《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时至今日,经过66年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立于世界之巅,“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航天行业目前处于全方位蓬勃发展阶段。

图表3:中国航天行业发展历程

产业发展现状

1、行业整体情况:航天发展进入“快车道”,规模近150亿元

2016年以来,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基本建成,卫星通信广播服务能力稳步增强,探月工程“三步走”圆满收官,中国空间站建设全面开启,“天问一号”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总体来看,中国航天行业布局主要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各种类型绕地卫星制造、航空运载火箭制造、其他在天设备研发制造等三大类。

图表4:中国航天行业发展布局

根据Ifind统计数据,2016-2021年中国航天科技市场规模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1年中国航天市场规模近150亿元,行业或迎来较好发展。

图表5:2016-2021年中国航天行业市场规模变动情况(单位:亿元)

2、细分市场一:卫星制造

——遥感卫星发射数量最多

我国卫星制造主要依赖国家队,研制周期长、生产成本高。从2021年我国卫星成功发射情况统计表来看,目前我国卫星总装主要由国家队完成,其中2021年中国遥感卫星发射数量最多,超60颗。

图表6:2016-2021年中国卫星发射数量变动情况(单位:颗)

——三大类型卫星功能融合优势明显

国内外对卫星通信导航遥感融合展开了研究,相关项目正在推进当中,通信、导航、遥感功能的融合可以大幅满足市场对于卫星体系的需求,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相关优势分析情况如下:

图表7:三大类型卫星功能融合优势分析

3、细分市场二:运载火箭制造

——长征系列是运载火箭发射任务主要承担者

2016年以来,截至2021年12月,共完成207次发射任务,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共完成183次,总发射次数突破400次。

图表8:截至2021年中国运载火箭发射任务次数分布情况(单位:%)

——中国在役火箭类型有16种

中国运载火箭类型主要有26种细分类型,其中有7种类型火箭已光荣退役,目前在役火箭类型主要有16种,详细占比情况如下:

图表9:截至2022年中国火箭产品类型分析占比(单位:%)

注:截至2022年8月。

图表10:截至2022年中国火箭产品类型参数分析(单位:m,t,kN,LEO,t)(一)

图表11:截至2022年中国火箭产品类型参数分析(单位:m,t,kN,LEO,t)(二)

4、细分市场三:其他航天装备制造

——深空探测:主要为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工程

中国深空探测主要可以分为探月任务和行星探测任务。1991年,我国航天专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2016年1月11日,中国行星探测工程(英语:Planetary Exploration of China ,缩写:PEC)正式立项,定名“天问”。

中国探月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探月工程二期的任务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是实现无人采样返回,于2011年立项。

图表12:中国探月工程规划情况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正式批复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进行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祝融号”火星车及进入舱。

图表13:中国火星探测计划进程情况

——空间站建设:全球第三座大型在轨空间实验平台

天宫空间站(又名中国空间站)是中国从2021年开始建设的一个模块化空间站系统,为人类自1986年的和平号空间站及1998年的国际空间站后所建造的第三座大型在轨空间实验平台。基本构型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组成。

图表14:中国空间站建设结构介绍

5、新兴市场:商业航天行业发展仍旧处在摸索阶段

我国航天装备制造主要采用研制与批量生产混合共线的模式,其批量生产能力不强。在研制和批量生产模式发生冲突时,批量生产能力易受到影响,这也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仍旧处于摸索阶段的主要原因。

图表15: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短板分析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市为行业主要企业所在地

中国航天行业生产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企业注册资本规模相对较大,其中上市公司和央国企为主要生产企业。中国航天行业产业链中存在的上市公司主要分部在北京地区,详细分布如下:

图表16:2022年中国航天产业上市公司区域热力图(按所属地)

2、企业竞争:中国卫星占比最大

中国航天装备生产企业以国家企业为主,其中中国卫星是国家航天卫星生产主要企业,2021年在中国市场份额占比达到近50%。

图表17:2021年中国航天装备生产企业市场份额(单位:%)

产业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

发展前景:2027年市场规模或会超300亿元

目前,航天行业主要生产制造主体为“国家队”,行业发展仍旧主要受国家管控。但国务院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出,研究制定商业航天发展指导意见,促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2022年7月6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项目开工仪式在海南文昌举行。这是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商业航天发射场。从设施建设和国家导向来看,未来商业航天或将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推动中国航天进一步发展进步。

基于此,前瞻预测2027年中国航天行业市场规模或会超300亿元,2022-2027年年复合增速或达到15%。

图表18:2022-2027年中国航天产业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发展趋势:装备重型化、零部件精密化、材料工艺精细化

航天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有装备整体的大型化和重型化发展、零部件的精密化和小型化发展和材料工艺的高性能和独特性发展,详细分析情况如下:

图表19:航天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李佩娟

本文作者信息

李佩娟(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12668762)赞(264)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