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地位逐年下降
2013年之前,第三方支付主要以互联网支付为主,行业的增速主要由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引领。2013年之后,智能手机以及4G网络的快速普及大大推动了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一方面,部分互联网端的支付规模转移至移动端,另一方面,人们在线下扫码支付、NFC支付的习惯养成推动了移动支付规模大幅增长。2016年,以春节微信红包为契机,转账成为移动支付规模增长的又一动力。此后互联网支付的占比逐年缩小,而移动支付的占比逐年提升。
移动支付“蚕食”互联网支付
第三方支付根据业务类型可以细分为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其中网络支付根据支付终端的不同,可以细分为固定电话支付、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数字电视支付、货币兑换,目前互联网支付及移动支付是主流的网络支付方式。而本文所研究的互联网支付为PC端网络支付,是指客户通过桌式电脑、便携式电脑等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截至2019年5月,共有110家企业获得具有全国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支付业务的资质。
从下图可以看出,2013-2018年移动支付规模不断增加,互联网支付规模不断缩减。据企业及专家访谈,预计2018年互联网支付规模占比10.3%,移动支付规模占比61.9%。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9)》指出,受监管收紧等因素影响,互联网理财、消费金融等行业规模明显收缩,导致互联网支付整体规模下滑。
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增速变缓
2013-2018年互联网支付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逐年放缓。2018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9.1万亿元,同比增长3.6%。2019年一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为6.6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减少。
互联网支付呈现寡头垄断局面
虽然互联网支付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中占比逐渐下滑,但从市场份额来看,互联网支付市场仍呈现寡头垄断的局面。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分别已30.4%、18.6%和13.9%的市场份额占据市场的前三位。
互联网金融业务对互联网支付规模贡献最大
从互联网支付应用场景来看,互联网金融业务(包括理财销售、网络借贷等)已逐渐发展成为互联网支付市场占比最高的业务,占比44.5%。但由于监管趋严及部分P2P平台爆雷等因素的影响,该业务的增长受到很大的限制。第二梯队的互联网支付企业也正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互金以外新的业务增长点,以宝付为例,宝付立足垂直细分领域,通过创新深入场景的支付+理念、深挖大金融行业的转型发展需求,以支付+金融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为行业用户赋能,在消费金融、信托、金融租赁、互联网保险、物流、航旅、跨境几大业务板块均衡发展支付业务,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是个人业务(包括转账业务、信用卡还款业务等)和线上消费(包括网络购物、O2O、航空旅行等),交易规模分别占比21.5%和18.7%。其中个人业务规模基本被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大龙头企业占领,但随着PC端到移动端支付习惯的转移,个人业务占比相比之前有所减少。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十三五”市场前瞻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