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空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 逐渐成为城市发展引擎

李明俊

临空经济也称为“空港产业”、“临空产业”、“机场经济”、“空港经济”等。是一个依托航空枢纽要素,具有特定产业结构和空间形态,依靠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促使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向机场及其周边聚集,形成由航空运输业、航空运输服务业和具有航空指向性的产业组成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新型区域经济形态。

临空经济区一般设在距离城市1小时车程内的远郊,同时与市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周边有大量廉价的可合理规划开发的土地。根据机场在不同城市中的位置不同,临空经济区的空间结构对应也有圈层式、轴带式和卫星式等多种类型。

图表1:临空经济区空间结构

中国临空经济发展历程: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临空经济在国外起步较早,发展也较为成熟。然而在中国,临空经济则出现得较晚。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珠海机场提出要大力发展航空城,有专家认为这是临空经济的雏形。

2004年机场属地化改革之后,全国各地开始了临空经济的规划浪潮,我国临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以枢纽机场为依托的临空经济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天津等省会或重点城市的特色临空经济为骨干,其他城市相继顺势规划发展临空经济的基本格局。

截至2018年5月底,全国已有12个临空经济示范区,2018年新增两个临空经济示范区分别为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和西安经济示范区。

图表2:截至2018年6月中国临空经济示范区汇总(单位:亿元,%)

中国临空经济发展基础:旅客运输量与货邮周转量双增长

2017年,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5.5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0%。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4.9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7%,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10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3%;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55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

2018年1-4月,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1.9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5%。

图表3:2011-2018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单位:亿人次,%)

2017年,全行业完成货邮运输量705.9万吨,比上年增长5.6%。国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483.8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24.2万吨,比上年增长10.0%;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222.1万吨,比上年增长15.0%。过去五年,全行业货邮运输量年均增长5.3%。

2018年1-4月,全行业完成货邮运输量231.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3%。

图表4:2011-2018年中国民航货邮运输量(单位:万吨,%)

中国临空经济发展趋势:临空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城市发展引擎

目前全国提出临空经济区发展相关指导意见的省市有32个,全国已经明确规划并进行建设的临空经济区达到67个。根据2017年12月公布的“中国临空经济指数”显示,北上广深的临空经济发展实力最强。随着中小城市开始关注临空经济发展,未来临空经济将会向三四线城市辐射。

2018年6月15日,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空港城市发展委员会、复旦大学国际空港城市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空港经济区(空港城市)发展蓝皮书2018》。根据蓝皮书研究内容指出中国临空经济区未来发展呈现出八大趋势:一是临空经济区的发展逐渐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二是临空经济区“增长极”作用开始呈现,带动周边相关产业聚集,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引擎;三是临空经济区逐渐向“空港城市”靠拢,越来越多城市在临空经济区布局会展、商业中心等功能呢,形成产业集群;四是临空经济逐渐成为新经济聚集地;五是临空经济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国际贸易的“窗口”作用更加突出;六是临空经济区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硅港”;七是中小城市逐渐加入临空经济发展行列;八是作为临空经济的“发动机”,机场本身业务进入快速成长期,各大枢纽机场业务增长迅猛,北京、成都、大连、青岛、西安等多个城市纷纷开展第二机场。

图表5:2017年中国临空经济指数排行前十五名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李明俊

本文作者信息

李明俊(前瞻产业研究员、 分析师)

关注(6262629)赞(89)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