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融资趋势分析,投资主体向私营机构靠拢

陆澜清

 体育场馆的分类

体育场馆是进行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及身体锻炼的专业性场所。它是为了满足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及大众体育消费需要而专门修建的各类运动场所的总称。体育场馆主要包括对社会公众开放并提供各类服务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体育教学训练所需的田径棚、风雨操场、运动场及其他各类室内外场地,群众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活动所需的体育俱乐部、健身房、体操房和其他简易的健身娱乐场地等。

我国体育场馆按照其规模和用途可以分为大型综合类体育场馆、中型单独体育场/体育馆和小型的专门的体育场馆3类。

图表1:体育场馆的分类

体育场馆1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发展现状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召开,新中国十大建筑之一的工人体育场建成;上世纪90年代,随着北京亚运会的举办,国家奥体中心等体育场馆相继落成;2008年至今,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重要赛事陆续在中国举办,鸟巢、水立方、广州66个场馆群,深圳大运中心等相继建成。伴随着重要体育赛事在中国举办,中国体育场馆也获得飞速发展。

根据2014年12月正式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69.46万个,占地总面积为39.82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9亿平方米,场地面积为19.92亿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地16.91万个,场地面积0.62亿平方米;室外体育场地152.55万个,场地面积19.3亿平方米。

对比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全国体育场地数量增加84.45万个,用地面积增加了17.32亿平方米,建筑面积增加1.84亿平方米,场地面积增加6.62亿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增加0.43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增加5.87个。

图表2:第五次和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对比(单位:万个,亿平方米,%,平方米,个)

体育场馆2

资料来源:体育总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融资现状

◆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融资次数分析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体育场馆行业运营模式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体育场馆行业共发生融资事件51起。其中,2014年和2015年均为15起,为历史最高,2017年体育场馆融资事件为10起。

图表3:2008-2017年体育场馆行业融资次数(单位:起)

体育场馆3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融资轮次结构

在体育场馆累计的51起融资中,融资轮次高度集中于早初期,其中,天使轮/种子轮融资事件为17次,占比33.33%;Pre-A轮和A轮的融资事件共计18件,占比35.29%;C轮及之后仅7起,占比13.72%。

图表4:截至2017年体育场馆行业融资轮次结构(单位:%)

体育场馆4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融资规模分析

从我国体育场馆历年融资规模来看,体育场馆行业的融资规模普遍较小,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事件共12起,其中亿元以上融资事件仅4起,规模最大的为体育之窗的IPO事件,融资金额为9.5亿人民币;其次是君子好球高尔夫融资的5亿人民币。

图表5:截至2017年体育场馆行业融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事件汇总

体育场馆5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的融资趋势

体育场馆建设的传统融资方式,主要是通过政府担保债务或政府直接拨款和投资等方式筹集资金,私营机构很少投入资金。一般而言,在社会体育场馆供给资金来源中,财政拨款占60%左右,体育系统更是高达80%。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政府作为出资人的作用慢慢淡化,转而通过赋予私人机构一定的特许权,使私人资本负责主要的资本投资及设施的设计、建设、融资和营运,政府主要提供一定的支持,通过合约约束,主要发挥监督人的作用。例如悉尼奥运会场馆便是采用PPP模式即即政府和企业相互合作模式建设的。

从近几年体育场馆的融资情况来看,目前的投资主体已经逐步向私营机构靠拢,融资方式渐渐演化为典型的建设-营运-转让项目的结构模式,即成为由政府、发起人、贷款人、承包商、特许经营人及融资公司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协调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陆澜清

本文作者信息

陆澜清(观察员)

关注(3870541)赞(345)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