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外包迅速发展 打造特色CRO成竞争要点

朱茜

中国生物医药外包快速发展

从1996年第一家CRO入驻中国,到现在300-500家的CRO数量,虽然相比全球,我国CRO市场规模仍然较小,但从增速来看,中国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蓝皮书(2016版)》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CRO市场规模只有30亿元,2016年达到470亿左右,复合增速高达31.7%,远远超过全球市场的15.1%(剔除掉中国市场后的全球增速为14%)。随着跨国制药公司研发中心纷纷到中国“安营扎寨”,中国医药研发的产业链日益成熟,未来几年,国内CRO市场规模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大。

图表1:2006-2016年全球&中国医药CRO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亿元,%)

2006-2016年全球&中国医药CRO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内CRO企业规模小,打造特色CRO成“突围”关键

然而,随着昆泰、科文斯等国际CRO巨头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中国CRO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CRO企业在市场规模、业务范围、行业认知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国内已涌现出以药明康德、尚华医药、泰格医药和博济医药等为代表的大型CRO公司,但大多数的CRO公司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较差,未能形成规模和核心竞争力。相反,国际巨头凭借着资金和技术等方面优势,牢牢占据了国内CRO行业利润率最高的产业链顶端,包括中心实验室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等。

国内CRO数量在300-400家左右,但其总业务收入却难以与国际巨头匹敌。规模小、业务单一成为制约国内CRO企业发展的规模因素,很多国内临床CRO企业也只能承接跨国制药企业从庞大研发项目剥离出的非核心部分,沦为国际药企的“低端实验室”。

图表2:国内CRO企业&跨国巨头CRO的规模对比(单位:亿美元)

国内CRO企业&跨国巨头CRO的规模对比(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面对来自国际CRO巨头的竞争压力,国内CRO企业不必一味追求“大而全”,而是应结合自身研发实力及擅长领域,深耕细分市场,如肿瘤、糖尿病等专科领域的临床实验和数据处理,生物标记物检测、制剂开发和试验、生物技术药研发、诊断、疫苗和器械类研发外包服务,从自身特色出发,打造特色CRO,仍可以享受巨大的市场增长。

图表3:国内部分CRO企业打造自身特色的进展

国内部分CRO企业打造自身特色的进展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可行性研究报告
朱茜

本文作者信息

朱茜(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16004940)赞(2308)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