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从中国首富变中国首善 240亿元慈善捐款流向海外折射中国基金会的尴尬

肖焕成

 2014年,胡润研究院公布的百富慈善榜,阿里巴巴的马云以145亿元捐赠额成为“2014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同时成为“2014大中华区最慷慨的慈善家”,而春节前,某大学发布的公益捐赠报告提到,马云及蔡崇信去年将价值240亿元的股权捐赠给了一家新加坡的慈善机构一事也让马云躺枪。

但基金注册在哪儿不等于钱就花在哪儿,这笔捐赠的绝大部分将会用于中国公益事业,只是由于中国公益慈善基金设置制度尚未完善,为了方便开展工作才先把基金注册在国外,虽然近年来中国基金会发展迅速,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慈善基金的尴尬。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基金会持续运营及发展模式分析报告》显示,2004年,随着《基金会管理条例》的颁布,非公募基金会快速增长,2005年以后非公募基金会的年增长率都在30%以上,而同期公募基金会的年增长率在10%左右。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基金会3549个,比上年增加520个,增长17.17%;截至2014年底,中国基金会数量达到4210家,比上年底增加661家,增长18.63%。截至2015年3月底,我国基金会总数达4317家。

图表1:2005-2015年中国基金会单位数(单位:家)

图表1:2005-2015年中国基金会单位数(单位:家)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0年末,全国基金会中非公募基金会1097家,公募基金会1082家,非公募基金会首次超过公募基金会数量。截至2013年底,公募基金会1378个,非公募基金会达到2137个,涉外基金会8个,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26个;截至2015年3月底,公募基金会1493家,非公募基金会2826家,非公募基金会比重进一步扩大。

图表2:截至2015年3月中国基金会构成情况(按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分)(单位:%)

图表2:截至2015年3月中国基金会构成情况(按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分)(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虽然基金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专业人才的缺乏

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基金会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基金会从事的慈善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企划、劝募、筹款、投资、援助、监督管理,这些工程都是需要专业人才队伍才能够胜任的。国内目前基金会专业人才数量较少,培养制度不足。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基金会从业人员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20.4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2、从业人员的自律能力

基金会最初建立的动力来自于自愿精神和改良社会的理想,不可能得到优厚的报酬。身处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各种诱惑时,如果没有强大的自律能力,很难保证其不会利用监管漏洞来窃取公益基金会的财产。

3、透明度仍需提高

据《2014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显示,2014年度,我国公益慈善行业“年度透明指数”为44.10分(总分为100分),与上一年度(43.11分)相比,透明度提高了2.3%。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状况的满意度也在稳步提高。据1071份有效问卷显示,28%的公众对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在2014年度的信息披露工作感到比较满意,而去年为20%、前年为9%。有超过77%的公众认为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信息披露工作有一定程度的进步,而超过39%的公众认为进步比较大。

4、保值增值能力提升

西方现代基金会除了依靠一笔巨额捐款设立外,后来的日常公益所需资金基本上靠对资金的有效运作获取收益。而目前,国内基金会的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政府补助,真正依靠自身投资发展的基金会很少。

可行性研究报告
肖成

本文作者信息

肖成(前瞻产业研究员、 分析师)

关注(745151)赞(178)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