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4:《2024年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何乐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歌尔股份(002241);小米集团(01810);九安医疗(002432);奋达科技(002681);卓翼科技(002369);宝莱特(002906);佳禾智能(300793)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出货量;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代表性企业注册资本

行业概况

1、可穿戴设备定义及分类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主要有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通过连接互联网,并与各类软件应用相结合,使用户能够感知和监测自身生理状况与周边环境状况,无需手动便能迅速查看、回复和分享信息,其功能覆盖了健康管理、运动测量、社交互动、休闲游戏、影音娱乐、定位导航、移动支付等诸多领域。由于可穿戴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化,因此有多种分类方法。

图表1:可穿戴设备产品分类

2、产业链剖析

可穿戴设备产业链涉及环节较多,从产业分工维度看可分为上游关键器件、中游可穿戴设备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三个环节。

目前可穿戴智能设备产业链尚不成熟。产业链上包含了从芯片解决方案到外观设计,再到生产组装以及应用开发等一系列流程。硬件公司致力于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容易忽略软件的叠加性和更新性;软件公司致力于可穿戴软件的开发,却在硬件生产、渠道建设和售后服务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可穿戴细分领域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产业链各环节脱节,无法形成闭环运作。

图表2:中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

目前我国商业消费级可穿戴设备主要厂商包括华为、OPPO、三星、苹果、小米、小天才等。产业链上游的硬件供应商包括京东方、紫光国微、欧姆龙、亿纬锂能立讯精密台积电等;软件供应商包括安卓、百度云、阿里云等。下游终端渠道主要包括淘宝、京东等线上门店以及各品牌线下体验店。

图表3:中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全景图谱

行业发展历程:当前可穿戴设备行业重视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可穿戴设备是19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此类设备通常包括眼接触式和皮肤接触式,通过与人体相关部位的接触,起到生理指标监测、理疗、信息显示等功能。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历程较短,但是发展速度十分快速;受到政策的扶持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行业调整阶段阶段。

图表4:中国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历程

行业政策背景:国家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国内可穿戴设备企业持续进行研发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庞大规模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可穿戴设备作为重要的电子智能设备,也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随着国内外消费需求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类电子产品在设计、质量、性能、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提升速度不断加快,为了扶持、鼓励国内可穿戴设备制造企业持续进行研发、制造和品牌等方面的升级以适应行业变化,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图表5:截至2024年国家层面有关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政策重点内容解读

从全国各省市的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布局来看,各省市的对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呈现不同的发展重点,黑龙江、辽宁、安徽、浙江等省注重可穿戴设备在医疗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发展,四川省、山西省则主张可穿戴设备在消费市场中的技术发展;湖北省政府规划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研发能力及集中度,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图表6:中国各省市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目标

行业发展现状:近两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有所波动

2017-2021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不断增加。根据IDC《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1年第四季度》,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753万台,同比增长23.9%。2021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近1.4亿台,同比增长25.4%。202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呈现下降趋势,2023年出货量数量有所回升,根据IDC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的数据,初步估计2023年全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约1.24亿台。

图表7:2017-202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单位:万台)

结合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设备出货量及产品平均价格进行测算,2021-202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呈现波动趋势,2023年约达到600亿元。

图表8:2021-202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测算(单位: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中国可穿戴设备企业竞争格局:华为企业的企业规模最大

国可穿戴设备主要产品可以区分为智能手表、智能耳机以及其他专业领域的可穿戴设备。其他专业领域可穿戴设备包括工业可穿戴设备、医疗可穿戴设备以及娱乐可穿戴设备等。随着传感、无线和电池技术的成熟和可穿戴设备标准的完善,中国可穿戴设备在越来越多专业细分领域得到应用,创造出更多生产级别的消费需求。

市场上目前智能手表的厂商有小米、华为、苹果步步高、vivo、努比亚、三六零科大讯飞、万普拉斯、立讯电子等,智能耳机的厂商有小米、华为、苹果、vivo、百度、爱国者、万魔、奋达科技、杰科数码等。其中华为企业的企业规模最大。

图表9: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重点企业业务布局梳理(单位:亿元)

在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中,硬件水平和软件水平是衡量企业产品的两个重要维度。目前商业消费级的可穿戴设备产品具备更好的软件设计能力,因此具有更好的操作体验。而医疗专业级可穿戴设备产品具有更精确、更全面的生物传感技术,在专业医疗检测、治疗、康复方面能提供更大的帮助。

图表10: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头部企业对比分析

2、中国可穿戴设备区域竞争格局:可穿戴设备注册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和江苏省

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目前中国可穿戴设备注册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和江苏省,此外浙江省、四川省、北京市等也同样布局较多可穿戴设备业务相关企业。

图表11:截至2024年3月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企业数量区域分布(单位:家)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目前,我国可穿戴设备行业仍保持较快发展。可穿戴设备在工业、医疗、信息娱乐等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重点提出研发穿戴式动态心电监测设备和其他生理参数检测设备,发展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等健康监测产品,开发新型信号采集芯片和智能数字医疗终端。在可预期的未来,可穿戴设备将在专业服务领域继续深耕,创造更多需求。综合来看,我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在“十四五”时期将不断增长, 2029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有望超过2.7亿台,2024-2029年的CAGR约为13.8%。

图表12:2024-2029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测(单位:万台)

2、产品体验提升,便携度、性能全面提升

随着时间推移,“可穿戴设备”这个词的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可穿戴设备是指穿戴在身上的设备,比如健身追踪器、耳机和智能手表,但随着非消费电子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可穿戴设备”的定义已扩大到包括我们与之互动的所有便携设备。在当前和未来的物联网世界中,将出现各种类型的可穿戴设备,以支持和改善日常工作和生活,让最终用户能够获取和管控关于健康、位置和工作任务的信息。

图表13:中国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3、“十四五”重点提及可穿戴设备养老医疗领域应用,各细分应用领域持续渗透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重点提出研发穿戴式动态心电监测设备和其他生理参数检测设备,发展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等健康监测产品,开发新型信号采集芯片和智能数字医疗终端。可穿戴设备企业横向切入养老医疗行业,将为行业提供如血氧、心率、睡眠等生物体征全天在家监测技术。在降低医疗卫生成本的同时,为用户打造智能化、定制化、可追踪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可穿戴设备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和用户均能获益的局面。

除此之外,其他下游应用如工业、信息娱乐等行业正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部分传统工业在过去的发展中信息化、技术化、智能化程度较低,目前相应行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相关规划政策的陆续出台,因此也为可穿戴设备行业内优质的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图表14: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下游应用发展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可行性研究报告
何乐

本文作者信息

何乐(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关注(1666477)赞(21)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