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液试制成功 血液制品成本下降值得期许

 2014年4月15日,英国《每日电讯》报道,英国科学家通过营造类似于人体的生物环境,将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培育成红细胞,并最终制造出万能的O型血。虽然目前尚未通过人体试验,但可以想象,一旦通过并实现大规模生产对于缓解目前全球用血难将具有重要意义。

之所以说人造血液的成功对于血液制品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血液制品相比普通化学药和生物药有其与众不同之处,血液制品原材料具有唯一性和限制性——只能来自数目有限的血浆捐献者(献浆员)捐献的血浆;而由于血液制品的质量事关国民健康,药监机构也对生产商的资质、原料的采集、生产制备和销售等环节严格监管,这就使得血液制品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市场构成均与普通药物有着显著差异。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血液制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血液制品生产成本中原材料成本的比重占到总成本的65%-80%(而普通药品仅占10%-20%),这不仅是因为浆源有限,需要给予献浆员一定的经济补偿,也是因为严格的行业质控使得浆站运营费用及血浆处理费用居高不下。另外,监管部门的严厉整治使得浆站数量锐减,前瞻产业研究院血液制品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血浆站有240个,2001年急剧下降为180个, 、2009年为164个;2011年,贵州省卫生厅发布《贵州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4)》,拟关停16个血浆站,使血浆站数量下降至150个,2012年华兰生物重庆站、河南站等相继建设,使血浆站数量上升至154家。这也给血液制品成本上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图表1:2000-2012年中国血浆站数量变化(单位:个)

血站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笔者认为,人造血液的成功不仅对于血液制品行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在日常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输血成本。另外,人造血液可以有效避免通过输血感染诸如艾滋病等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提高输血安全。

可行性研究报告
李佩娟

本文作者信息

李佩娟(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11754845)赞(259)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